观海快评 | 整治共享按摩椅,重在明确边界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评论员 王学义

高铁站里的共享按摩椅被整治了。8月17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对高铁站候车厅共享按摩椅问题进行了通报,要求多功能座椅占比不能超过全部候车座椅的20%。同时,要求各地火车站举一反三,认真查摆整改问题,确保多功能候车座椅状态良好、经营规范,最大限度为旅客候车提供普惠性和差异化优质服务。

按摩椅不是突然冒出来的。“8元10分钟唤醒身体,10元15分钟疏通经脉,20元半小时舒缓身心……”这种提示音,已经响了很多年。共享按摩椅是“共享经济”的产物。自2017年起,涉足这一领域的企业数量激增。仅2018年,全国共享按摩椅铺设量就超过100万台。按摩椅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借着移动支付的东风,被陆续引进。有的人也养成了消费习惯,就性价比来说,这比去专门的按摩店要高。

最初在人们印象里,坐按摩椅是自愿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随着按摩椅越来越多,一些问题暴露出来,并引发了诸多争议。比如,普通座椅被“拱”少。在一些高铁站候车室,大批普通座椅被拆除,换上了付费才能用的按摩椅。坐在上面,未花钱的话,隔几分钟就会被提示“起身离开”。看电影,好不容易抢到观影“C位”,买票时一无所知,坐上去才知道是按摩椅,网友称之为“按摩椅刺客”。此外,很多按摩椅无人看管,卫生状况不忍直视,给用户健康埋下了隐患。

用户头发被卡住

从场所来看,按摩椅引发争议的地方主要分两类:一是商业场所,比如商场、酒店、影院等;二是公共场所,比如高铁站、医院、旅游景点等场所。对于商业场所来说,引入按摩椅,让收益更加多元化,可以理解。但是按摩椅泛滥,且不提前告知,就会压缩消费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对于公共场所来说,按摩椅泛滥更是严重“跑偏”。高铁站属于基础设施,有很强的公共属性,对这类地方来说,满足候车或久坐等需求,是一种责任。按摩椅可以作为补充,满足部分人的“增值服务需求”,但不能挤占大众休息空间,假如肆意而为,就会引发公众强烈不满。

这一次国铁集团整治按摩椅,是对民众呼声的回应。但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假如有的高铁站对这些规定视而不见或阳奉阴违怎么办?会有相关问责吗?问责的力度和及时性怎么样?应该说,整治共享按摩椅,重在明确边界,不能随便侵犯公共权益。目前也只是开了一个头,接下来怎么办,考验相关方面的决心。而那些商业场所,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这些做法,还有待观察。

责任编辑/王学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