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控新增耗煤项目,锁定重点行业治扬尘!青岛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

秋冬季空气扩散条件开始转差,马上又将迎来供暖季,燃煤量大增,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空气质量。青岛市瞄准空气质量改善目标迅速行动,从8月开始提前谋划,在全省率先印发《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启动百日攻坚行动,采取“1+14”组合拳攻坚模式,组织协调全市各级各部门全面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坚持每天必争、每微克必争,确保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

“一两次重污染过程就可能抵消全年努力”

业内人士表示,“秋冬季大气污染扩散条件差、雾霾多发,以往的数据表明,两天的重度污染天气,就会将一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拉高1微克以上,一两次重污染过程就可能抵消全年的努力。”

秋冬季极易发生重污染天气,《方案》针对我市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出“药方”,也被看作是一份作战书。其中明确采取1+14攻坚模式,包括一个总方案和14个单项子方案,以煤炭消费压减、民用散煤清洁化治理、清洁取暖建设、建设工地扬尘整治、运输结构调整、促进国三营运柴油货车淘汰、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等14项工作作为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仔细审视这些详细措施,全面细致、重点突出、针对性强,为后续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提供了有力抓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作战方案中新增加了1个煤炭压减专项子方案,从能源结构层面应对秋冬季大气污染。“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全市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燃煤和扬尘污染问题将是治理的重中之重。”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杨钊贤表示,针对这两个突出问题,我市从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部署。通过严格控制新增耗煤项目,统筹做好煤炭压减与稳增长、保民生工作。力争到2020年底,全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2179.4万吨(当量值)以下,比2019年煤炭消费量净压减72万吨(当量值)。

早动手,精准锁定39个重点行业“靶向”治理

抓住能源运输等结构方面的调整这个“牛鼻子”开展防控,体现了靶向治理的思想。这还具体体现在施工扬尘污染控制方案的细化上,如建设工地扬尘整治、裸土扬尘整治、交通工程扬尘整治、给水排水工程扬尘防治、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扬尘整治、加强道路保洁管理等工作都是在城市扬尘方面下细功夫。

市生态环境部门提出将通过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全面落实建设工地这“六项措施”要求;对城市绿化裸露土地采取密实绿色密目网覆盖等措施,尽快实现城市绿化裸露土地植被全覆盖的目标;加大对在建公路水运工程施工扬尘治理力度;采取资金补贴、鼓励淘汰、区域禁行、强制注销等措施,完成国三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任务目标;对用油环节发现的不合格油品线索进行追溯查处,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等具体措施治理扬尘问题。

采暖季期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静稳天气较多,容易形成雾霾。因此必须采取应急减排措施,既要保证群众温暖过冬,也要保证大气环境质量不反弹。我市实施差异化分级管控措施,在重污染天气应急方面,市生态环境局重新修订了应急预案,全面梳理重污染应急减排的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三源清单”,分级管控。其中,精准锁定39个重点行业的3618家企业,进行帮扶指导,制定“一厂一策”,进行差别化管理,对已达到国家标杆、省级标杆的最优企业,可以减、免相应的减排措施,对同等绩效水平的企业,则减排措施要相对一致,避免了简单粗暴的“一刀切”。

今年前9个月,青岛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6.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为3.64,两项指标分别位列全省16地市第二名、第三名。其中,PM2.5浓度2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 21.6%;PM10浓度5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 22.2%;臭氧(O3)浓度14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5.7%,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提升。(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