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场嘉宾:
闫燕:青岛上海路小学(青岛市第五实验小学)校长。高级教师,荣获山东省青少年禁毒教育优秀校长、青岛市“三八”红旗手、青岛市优秀青年教师专业人才、区优秀教师、区教学能手、区教师教育先进个人、区局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孩子不爱写作业怎么办?
家长:孩子上小学三年级,放学回家不爱写作业,一会儿要看电视,一会儿要吃东西,最后没有办法才拿出作业来写,而且写作业总是拖拖拉拉,家长坐他身边督促也没有用,真不知该怎么办。
闫燕:从家长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之所以回家不爱写作业,是因为在刚上学时就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这就是说,如果你真心想要改变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至少需要坚持21天。在这段时间内,家长首先不要烦躁,跟孩子一起坐下来,把回到家后需要完成的任务列成清单,合理规划放学后的时间。在规划清单时,家长应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要将内容安排得太满,一定坚持劳逸结合的原则,尊重孩子年龄特征。
在实施过程中,家长不要急,陪伴孩子一点点地改变自己的行为,及时抓住闪光点,肯定孩子的努力;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不断调整初期制定的计划,让其更符合孩子的生活、学习需求。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需要家长有静待花开的耐心。长此以往的坚持,相信孩子一定会有所改变。
老师决定学习态度?
家长:感觉有时孩子的学习取决于对老师的态度,比如他喜欢这个老师,这科学得就好,换老师了,不喜欢了,学得就不好了,怎么化解?
闫燕:首先,孩子还是成长中的人,其心理还不够成熟,做事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去衡量、评价周围的人或事。这时候家长的引导就非常重要。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要帮助孩子去发现老师身上的闪光点,比如说:年轻老师富有朝气,跟孩子有共同语言,更受孩子欢迎;但老教师心思细腻,对孩子生活照顾更加周到,父母可以在平日的聊天中帮助孩子去发现老师的长处。
孩子不喜欢某个老师,更多的是因为不理解。对老师语言的不理解和教育方法的不理解。我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不是只有表扬才是关心,有时候能帮你找问题的人更值得我们爱护和尊敬。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在孩子面前也要谨言慎行,不要在孩子面前去消极的评价老师,注意家校共同方式,这些细节也影响孩子对老师评价和态度。(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宋振涛)
扫码参与读者互动
责任编辑: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