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28日讯 1972年,孙芯泽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但天有不测风云,7岁时,父亲早逝,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奈辍学。1988年,孙芯泽进入即墨区移风店镇邮政局从事外勤投递工作,至今已35年。35年来,他习惯了一个人默默地走那条永远不会有尽头的邮路,35个寒来暑往,他一心扑在工作上,用辛勤劳动和热忱服务实现了“零差错”,在周而复始、简单平凡的邮递路上,书写着自己默默无闻却又精彩不凡的邮递员人生。
移风店镇属于农业大镇,地域广阔,早些年间道路都是泥路、土路,孙芯泽负责投递的区域点多、线长、面广,不论刮风还是下雨,严寒或是酷暑,他总是骑着一辆自行车,叮叮当当走乡串户,将邮件送到用户手中。近年来,经济发展起来,许多道路已铺设沥青水泥,进行了硬化修整,孙芯泽的交通工具也从自行车变成了摩托车,但不变的是他对邮政投递工作的尊敬与热爱。
前几年,在录取通知书投递期间,孙芯泽遇见了一件难事——有一封录取通知书,按封面上写的邮寄地址投递,却找不到收件人。本来,这封信可以按“死信”退回原处,但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告诉他,这封信对一个十年寒窗学子的重要性。他先是通过114电话查询,然后又去居委会查询了户籍登记,终于查找到了收件人的正确投递地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坚持与努力下,录取通知书及时地送到了已经望穿秋水的学子手中。孙芯泽说:“信件背后承载着的可能是一份期盼或是焦急的心,当把一封‘死信’交到用户手中时,那种成功的感觉,难以用语言表达。”
如果说敬业奉献是他的职业素养,那么乐于助人便是他的宝贵品格。在工作和生活中,孙芯泽总是想方设法地为大家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在邮递路上,有不少被他“特殊照顾”的群体,比如退休在家身边没有亲人陪伴的老人、父母均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儿女在外地的留守老人,他都会尽自己的能力多关注一些、多关心一点。有一位《老年日报》的老订户,孙芯泽在一次插箱投递报纸时发现这位老订户已经连续三期的报纸没有取,他心想,“会不会这位老人出了啥事?”于是他便按响了这位老人的门铃。原来这位老人由于老年风湿行动不便,所以几天没有下来取报纸。从那以后,孙芯泽便每天爬到老人住的6楼,将报纸送到老人的手中。
知道他为人热情、善良,在他邮递线路上的老人、残疾人等都对他信任有加,经常让他帮忙购买生活用品、药品,帮忙修水管、修灯泡等,甚至连存款取款这种事情都放心地交给他去办。“他人好,心善,从不拒绝我们的请求,我们感谢他,也确实离不开他的帮助。”老人们这样评价道。
一辆绿色的邮递车,一身洗得发白的邮政绿,一句“用户满意,就是我最大的幸福”的承诺,就是孙芯泽35年工作的所有。(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博)
责任编辑: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