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29日讯 记者从崂山区获悉,8月31日,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崂山区政府将组织召开张村河片区城市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邀请院士领衔、大师和业内权威组成专家评审团,公正把关、优中选优,评选出3个最具创意、最能体现青岛特色和崂山形象、又兼具落地实施性的张村河片区城市设计方案。
据了解,张村河发源于崂山西麓,是崂山区的母亲河。张村河片区是青岛主城区规模最大的“城中村”,涉及12个未改造社区,2万多村民及6万多流动人口,区域面积约28.5平方公里。作为曾经的工业区和旧村,这里交通不便、配套不足,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许多房屋已经老化破损,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亟须整治。
在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中,张村河片区作为全市重点攻坚区域,包含株洲路两侧和张村河两岸两个市级低效片区,是城市更新的重中之重,做好这个区域的更新建设工作,事关青岛未来的形象品质、城市功能和发展能级。为此,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崂山区政府顶格推进,强力攻坚,全力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窗口示范区。
高标准设计擘画新蓝图。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开门编规划,博采众家之长,面向全球开展方案征集。为将张村河片区真正打造成为国际国内一流水准的生态之城、幸福之城、未来之城,5月31日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崂山区政府面向全球,开门纳谏,发布了张村河片区城市设计方案征集公告,吸引了数十家国内外设计机构积极参与,通过评审遴选, 5家国内外顶级设计团队入围,对张村河两岸重点区域的功能布局、空间秩序、公共空间、城市风貌、景观环境及重要场景、重要建筑组团等进行精细化设计,确保实现张村河片区的高品质建设。目前,张村河片区城市设计即将进入方案评审阶段。
高层级推进体现新担当。为统筹抓好张村河片区开发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张村河片区提级管理的工作要求,成立了张村河片区区局一体化专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崂山区政府抽调骨干人员集中办公,统筹推进张村河片区规划工作,研究片区内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景观设计、重要建筑设计方案等重要事项,指导土地开发利用,强化专班服务,增速提质优化营商环境。片区开发建设期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崂山区政府每周召开区局专题会议,相关负责人下沉一线,同各方直接交流意见,研究重大事项。目前已对12个社区安置用房、5座跨河桥梁方案、产业园规划等40余项议题进行提级审查,项目运作效率明显提高。
精细化管理绣出新颜值。借鉴深圳、上海等地先进经验,印发《青岛市重点地区总设计师制试行办法》,崂山区政府在张村河片区率先实行总设计师制,引入孟建民院士领衔的总师团队,开展全方位规划统筹和“伴随式”技术审查,为张村河片区开发建设提供多层级、全要素的技术咨询服务,实现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目前,张村河片区规划和改造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片区内12个村庄已基本完成拆迁工作,将实现全市最大范围城中村“清零”,高品质居民安置房的建设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高端产业陆续落地,虚拟现实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两大园区已挂牌,高端创新项目不断落地,传统产业不断升级,创新主体持续增长,激发了片区活力。张村河两岸流域景观设计方案已完成初步成果,张村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示范段也已开工建设,将高标准建设沿河生态公园,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滨水空间。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逐渐完善,地铁五号线的建设、市级快速路的开通,将进一步提升张村河片区的交通区位优势;中国海洋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已落地,将优化片区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设施建设水平;片区内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医院项目正在建设中,计划2024年10月底竣工交付,解片区医疗匮乏之渴。
蝶变后的张村河片区,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将更加完善,住房品质显著提升,产业活力进一步增强,成为崂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崂山区打造宜业、宜居、宜游、宜养的现代化品质新城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衣涛 通讯员 臧歆)
责任编辑:孙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