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30日讯 日前,全市中小学生如期开学。受生育政策优化、户籍制度改革、房产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今年市南区生源压力激增,初中录取人数合计约3900人,其中公办录取约3200人,民办录取约600人;入学人数较毕业生数增加约400人;小学合计录取约7500人,较毕业生净增约2000人,增幅约36.8%。为此市南区通过加快建设学校、校内挖潜增设班级等方式增加学位供给。
据介绍,市南区各学区均呈现阶段性饱和态势,出现入学压力持续较大,校际不均衡的结构性矛盾,其中,中片学区、东一学区的小学学位供给缺口较大,东二学区学位供给相对紧张,西片学区和东三、东四学区学位供给整体保持平稳。为此,市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区级秋季入学保障专题会,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市、区各级领导定期深入学校一线调度,“不漏一校”实地调研。不断优化、完善招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多次召开全区34个部门、街道参与的招生工作联席会,凝聚合力,统筹推进,打通学位供给的各方渠道。
同时,市南区提前谋划,将学位扩增工作作为近年来全区重点工作推进,投入大量资金完成了青岛一中市南分校、宁夏路第二小学、南京路小学、金门路小学、基隆路小学、宁德路小学、澳门路小学、镇江路小学等一大批学校的拆除重建或改扩建项目,为缓解招生压力储备学位。2023年,连云港路小学、青岛7中改扩建项目和锦绣华城幼儿园的3个校园新建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预计新增学位990个。全区小学合计新增班级43个,合计净增学位1830个。通过共享市域教育资源、区域社会资源和局域教育资源,继续实施分校区办学,保障热点学校学位供给。
此外,市南区还科学统筹做好生源调控。设置当年有效的“入学缓冲区”。自2014年开始,每年对于生源压力大的学校,通过设置当年有效的“入学缓冲区”,达到科学有效调控生源的目的。2023年根据生源实际,设立入学缓冲区,有效调控了三所学校生源压力。实施学位预警提示。对于学位压力持续高位,确无扩班空间的学校,在一校一案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持续实施学位预警。对已经实施学位预警的莱芜一路小学、德县路小学、镇江了小学、市南区实验小学四所学校,持续发布预警提示调控生源。目前,对于2024年、2025年入学的适龄儿童,落户时间需限定在2022年8月1日前,对2026年入学的适龄儿童发布预警提示,落户时间需限定在2023年8月1日前。对中片持续保持高位入学压力的文登路小学、市实验小学、大学路小学三所学校,在校内已无扩班空间的情况下,首次发布预警提示,对2024年、2025年入学的适龄儿童,落户时间需限定在2023年8月1日前。
今年市南区还加大教师招聘力度,保障师资供应,已招聘小学教师15名,其中,国家公费师范生2名,基础教育紧缺急需人才9名,公开招聘4名。8月下旬,通过新教师分配、集团化办学、区域内支教、共享交流等方式,将优秀教师交流至扩班数量大、师生比较低、集团化办学的学校,在区域内调配小学教师80人左右,通过政府购买教学服务的方式,补充临聘教师200人左右,优先保障一年级师资配备。投入约250万元,完成全区11所小学30个教室扩班改造及设备配备工作。投入约1600万元,完成19所学校和幼儿园暑期维修改造工作。投入约580万元完成各类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配备工作,其中,投入约390万元为21所学校340间教室照明进行改造,实现教学班护眼灯具100%全覆盖,投入约200万元为6所学校的微机室进行了更新,为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信息化提升保驾护航。(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责任编辑: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