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建设10个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青岛三部门联合发布行动方案

全市建设10个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

三部门联合发布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 助力青岛打造农业强市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5日讯 近日,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和市海洋发展局联合印发《青岛市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聚焦粮食安全保障、特色产业增效、智慧气象赋能、科技创新引领四大行动,明确10项具体任务,进一步推动青岛气象为农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青岛打造农业强市。

《方案》提出,到2025年,气象为农服务供给能力和精细化水平显著提高,粮食生产全链条气象服务基本实现数字化,特色农业产业气象服务凸显成效,现代农业气象科技创新和业务服务体系以及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体系更加完善,实现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气象服务粮食安全、大食物观安全、特色农产品生产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传统农业“靠天吃饭”,发展现代农业“知天而作”,这背后离不开气象保障服务的有力支持。围绕我市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优化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建立青岛地区大田作物、设施作物、特色作物等主要农事活动、生育期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库,针对全市小麦、玉米、花生等主要作物,发展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的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技术,做好农业生产全链条气象保障。充分融合利用“气象+农业”大数据,联合建立气象观测、农业环境、作物状况等基础数据库,提升农业气象时空精细化预报能力,自动生成精确到乡镇的网格预报业务产品。针对大沽河流域重点区域、黄岛烟叶种植区等经济作物重点产区,开展常态化生态修复型立体式人工增雨(雪)作业,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保障能力。

围绕青岛农业、渔业、畜牧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建立健全崂山茶叶、黄岛蓝莓、城阳红杏、胶州大白菜、大泽山葡萄、莱西梨树、即墨刺参等气象服务技术和指标体系,按照“一村一案,一品一策”的原则,开展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工作,为农产品品牌贴上气象 “身份证”。在黄岛、即墨等地重点海产养殖基地、国家级海洋牧场生产区域等,联合建立2~3处海洋渔业气象观测站;持续研发分区式海洋气象预报预警业务产品,探索建立精细化海洋渔业气象监测预警服务体系。

依托气象和农业大数据,我市将融合共建“农业+气象”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加强农情调度信息的共享互通,实现农业气象预报服务信息和灾害预警信息 “一键式”发布,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直通式、精细化的农业气象服务;依托青岛市农业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在全市共同建设10个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推动农业技术与气象技术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引领行动中,将联合开展农田小气候、作物长势和土壤水分等农业气象观测数据与地面基本观测数据融合与应用技术研究,发展时空尺度精细化的小麦、玉米生长发育等级指标确定及其应用技术。根据服务需求和能力,因地制宜开展茶叶、蓝莓、果树、海参等特色农产品天气指数保险试点服务。(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