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高新区:优化“双创”生态 ,激活发展新动能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14日讯  近日,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青岛赛区]暨第十届蓝贝国际创新创业大赛获奖企业名单公布,青岛高新区15家企业榜上有名,占全市总获奖企业数的41%,连续五年战绩全市第一。一直以来,青岛高新区通过组织双创赛事、优化载体平台、强化人才服务等措施,发挥双创优势,为创业者营造优良的成长环境,以创业带就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谋创新,斩获大赛一等奖

据悉,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经过十余年发展,已经成功实践了“赛马场上选骏马,市场对接配资源”的科技金融结合新机制,加快走出了一条“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加速创新”的科技型创新创业新路径。而蓝贝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作为青岛高新区重点打造的“双创”服务品牌,目前已连续举办10届,通过“以赛招商”等形式打造“赛事+服务+落地”的双创升级版,推动众多优质项目、高端人才在高新区落地生根,累计吸引2300余支创业团队参赛,340余个优质项目落地孵化。

此次华晟智能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凭借“天枢云平台”项目荣获新一代信息技术赛道成长组一等奖。“这不仅是华晟智能取得的又一项荣誉,更意味着华晟智能的创新能力和高速发展获得了认可!”该公司董事长王俊石表示。

据悉,天枢云融合IT、OT、DT、AI等新技术,以5G计算、云边协同实现多源异构工业数据接入,从采集、传输、存储、应用四个环节,基于AI智能处理、SaaS快速开发应用技术,打通企业数据,释放工业大数据潜能,从IT、OT数据集成构建数字化工厂,到以流程化和信息化为基础的智能管理,实现从设计、生产、物流、 服务各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制造转型升级。“目前他们已经成立了以华晟天枢云工业互联网为主体的智能制造系统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可以帮助企业从零散型、割裂型的办公、车间软件打造成一体化协同平台,使其数据可视化、资产化、价值化。”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创新”二字。“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创新就是抓住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王俊石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培养出了一支年轻、成熟、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智能装备专业技术创新团队,并与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建立青岛市特定行业智能搬运设备技术创新中心、青岛市智能物流系统云边协同技术创新中心、青岛市智能物流工程技术专家工作站、青岛市云边协同智能技术专家工作站。

强平台,点燃创新强引擎

一直以来,青岛高新区不断强化产业载体力量,发挥载体力量对创新创业的“助推器”作用,推动企业创新腾飞。

在此次大赛中,青岛市工研院培育和康复产业孵化器的企业斩获了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及1个三等奖共5项奖项,彰显出产业载体强劲的科技企业培育能力。

此次斩获一等奖的两家企业中,健新医疗专注高端微创外科产品的中国原创,拥有多学科专业研发团队及国内领先的声学核心部件设计团队,2022年获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立项,是青岛市“硕果金”首批2家投资项目之一,在市工研院对接下现已完成千万元A+轮融资;华晟智能是国内少数能为“智能制造工厂”提供方案规划、核心装备、项目实施服务且真正具有大型复杂项目案例的专业系统供应商,2023年企业入选山东省“瞪羚企业”。

企业培育非一日之功。优异的大赛成绩并非只来自赛前积极动员与定制辅导,关键还有市工研院专业孵化服务贯穿企业成长全周期。从项目落地开始,孵化团队便为企业提供了定制化、陪伴式服务,覆盖政策解读、申报指导、投融资、上下游对接等企业需求各方面,有力助推科技初创企业快速成长。

与此同时,依托青岛市工研院10年万余家科技企业服务经验,康复产业孵化器涌现出越来越多科创“新生军”。“康创100服务品牌帮助企业从一颗种子开始,通过我们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不断发展壮大。”青岛市工研院院长、康复孵化器负责人滕云枫告诉观海新闻记者,康创100服务品牌是孵化器构建的全周期服务链条,通过组织各种形式多样的沙龙活动实现创新成果对接、金融路演、应用示范场景对接等。

接下来,青岛市工研院将进一步深化、细化科技服务,助力企业在国赛中再创佳绩,并拓展“以赛引才”双招双引渠道,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青岛,助力青岛市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引人才,激活发展源头活水

人才是创新生力军。落细落实各项政策,创新创优服务举措,点燃“人才引擎”,为青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作为青岛市唯一的“人才特区”,青岛高新区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深入实施“人才特区”聚才计划,出台《关于振兴实体经济进一步推动“人才特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涵盖高端人才集聚、产才融合发展、人才引育、人才服务保障4个方面20条措施,全面覆盖各类、各层次的人才和用人主体,同时,鼓励高层次人才带项目、技术、科研成果落户,最高可给予1亿元资金支持。

“生物医药近几年发展非常快,公司急需这方面的高端人才,但是人才引进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住房问题。”青岛瑞思德生物医学集团研发总监周阳深知人才引进的困难所在,更是对青岛高新区的人才保障工作点赞。“这些年,高新区帮我们解决了20套人才公寓,打破了企业在人才引进过程中人才安居方面问题。同时,高新区还在青岛市人才住房补贴政策的基础上,给高新区企业员工提供了博士每年5000元、硕士每年3000元的追加住房补贴,帮助我们更好地留住人才,给予我们企业很大的赋能。”

始终坚持科技强区、人才兴区,持续优化宜居宜业环境,强化人才保障。青岛高新区不断做强科技创新的“人才引擎”,在出台人才新政的同时,全面升级人才综合服务大厅,人才住房租赁服务更加高效,全年配租配售1500余套。截至目前,青岛高新区已累计引进院士35人,自主培育国家级人才7名,拥有山东省“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0余名、青岛市级人才60余名,园区人才突破6万人,并连续四年保持30%以上增长。

接下来,青岛高新区将继续发挥国家级留创园、欧美同学会等国字号平台的引领优势,持续把引才、用才、育才、留才作为核心战略,推动成果转化和产才融合,打造“引得进、留得下、用得好”的优质人才生态圈。(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伟 通讯员 肖玲玲)

责任编辑:刘锟锋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