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榜”再添两位青岛人!累计有107位青岛人获此荣誉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22日讯 中央文明办22日发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街道郭家台子社区居民杨美芹、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初级中学教师周思奇上榜。据悉,自2008年4月起,中央文明办已连续15年组织开展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定期发布“中国好人榜”,截至目前,青岛已累计有107人获得这一称号。

2022年6月12日下午,青岛新海岸新区的杨美芹,发现九旬邻居郭永年家中火势冲天,69岁的她不顾个人安危,撞门进院,发现郭永年瘫坐院中,其老伴还在屋内。杨美芹边让儿媳报警,边用湿毛巾施救,和儿媳拼尽全力将郭永年的老伴,常年瘫痪在床的95岁老人救出。又不顾脚踝骨折、肩膀撞疼、喉咙生疼,带领全家配合消防队员将大火扑灭,两位高龄老人化险为夷。

2011年,周思奇的同学患癌离世,仅留下两位孤苦双亲,她以“女儿”身份担负起照料两位老人的责任,义无反顾地开启了自己12年的爱心坚守之路。从筹集善款3万余元,到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十几年如一日的亲情陪伴,她无怨无悔,甘之若饴,亲情接续让这个家完璧如初。12年风雨同舟,驱散原家庭笼罩的阴霾,带去冬日的暖阳,前行的微光,让爱心不断档、不缺席。爱心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她用无言的坚守,阐释着人间大爱。(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琪琪)

人物故事:

杨美芹,女,汉族,1953年7月生,山东青岛人,西海岸新区黄岛街道郭家台子社区居民。

家住郭家台子社区的郭永年老人,在家用电饭锅煮粥,电线老化引发火灾,火势瞬间蔓延。69岁的杨美芹不顾个人安危,奋不顾身将已年逾九十的瘫痪邻居从火海中救出,又带领全家参与灭火,配合消防队员将大火扑灭。杨美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普通老人临危不惧、淡定沉着的见义勇为行为,彰显了一个平民英雄大无畏的崇高品质。杨美芹先后获评青岛市“文明市民”“感动青岛”道德模范、山东好人等荣誉称号。

发现火情,不顾安危紧急施救。2022年6月12日下午3时许,杨美芹正在家中蒸馒头,忽然听外边噼啪作响,抬眼一望,只见西邻郭永年老人家的屋顶上浓烟滚滚,心中顿感不好,料想可能是起火了。郭永年老两口都已年过90岁,其老伴儿更是长年瘫痪在床,不能自理,杨美芹立即安置好跟在身边的小孙子,冲出房门,一边大声呼喊:“快救火啊,救人啊……”,一边跑向郭永年家。情急之下,杨美芹快步冲向大门,脚脖崴了也不管,肩膀撞疼了也不顾,心中只想着救人要紧!她拼尽全力,用自己孱弱的身子硬是将郭永年家的大门撞开,只见郭永年一人瘫坐在院中,不知所措。得知95岁的大娘还在屋中时,杨美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内心只有两个字“救人”!

科学施救,高龄老人化险为夷、安然无恙。杨美芹想到凭一己之力怕是抬不出老人,便快速折返回家,叫醒因上夜班在家休息的儿媳,两人又一起奔回郭永年家,她一边让儿媳赶紧打电话报警,一边顺手抄起家中毛巾,在大水缸中打湿,拎着湿毛巾迅速回到了老人家。此时,门口浓烟滚滚,根本无法进入房间,烟雾弥漫中杨美芹看到郭永年老伴儿已爬至窗户附近,她已被烟呛得满脸通红,杨美芹顾不得自己被烟呛得眼泪直流,探出身子越过窗台,将湿毛巾敷在老人脸上,防止老人被烟熏伤。随后,杨美芹和儿媳跨进窗户边缘,窗户被火烤得滚烫,婆媳二人的手也被烫得生疼,两人一人拽,一人顶,拼尽全力将瘫痪老人连拖带拉从窗户抬了出来。

此时,老人家西边两间房屋已是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杨美芹让儿媳跑回家拿出自己家的被褥,将老人抬至空旷的大街上,又让儿媳给外出的儿子和女儿打电话,要求快速返回参与灭火。儿子管伟、女儿管艳急忙返回,先是从家中提水救火,随后又跑到街上为消防车引路,最终火情得到控制,两位老人安然无恙。而此时,杨美芹则由于紧张、劳累、脚崴、喉咙被烟熏火呛的呼吸困难等情况,坐在地上久久不能起身,被送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自己的左脚脚踝裂纹骨折。青岛市有关部门领导到杨美芹家中送上慰问与关怀,杨美芹目前已完全康复。

周思奇,女,汉族,1982年1月生,山东青岛人,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初级中学任教,一级教师。

周思奇高中同学患癌离世,她以“女儿”身份接续照顾其双亲12年,把他们看作自己父母照料陪伴,始终坚守“我就是您的闺女,我会替他照顾你们”的承诺,用一颗火烫的爱心和矢志不渝的恒心,无微不至的关爱老人,温暖老人创伤的心灵,展现了真挚的人间大爱。曾获青岛市“文明市民”“山东好人”称号。

承诺,阴霾中的一束光。一处温馨的农家院,祖孙三代齐聚一堂,孙女们表演着节目,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女儿”周思奇是带孩子们看望去世同学的父母。2007年他们唯一的孩子张林不幸患癌,病情几经反复在2011年离开人世。

作为家中独子,张林离世让父母备受打击。周思奇组织同学探望,看到张妈卧床不起,郑重对老人说,“叔叔阿姨,张林走了,我就是你们的闺女,我会替他照顾你们!”此后,为了这句承诺,周思奇多了一双父母。

陪伴,超越血缘的亲情。周思奇很关心老人的日常生活,时刻关注家里是否缺少米面粮油,常为老人准备营养品,给张爸备上当季绿茶,帮张妈查阅养花技巧,精心为老人选择节日礼品……老人喜好她都一一记在心上。她带动同学、家人一起爱心守护,每到春节,她和丈夫都为老人备好年货,叫上返乡同学,一同前往陪老人吃顿团圆饭。寒来暑往12年来从未间断。长久的关爱终于拂去老人内心的阴霾。

为了让老人尽快从痛苦中走出,周思奇时常给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午休时间聊家常,周末去老人家包饺子,教老人学习使用微信,叮嘱老人注意身体状况,在他们身体不适时买药品看望,节假日带上父母和两位老人一同游玩……生活中的点滴逐渐让老人对她越发依赖,时常惦记“闺女” 的探望。他们常说:“没享到儿子的福却享了闺女的福。”邻居们也由衷地佩服她多年的付出。周思奇真的成了他们心中的“闺女”。他们,也成了周思奇心里日夜牵挂的“双亲”。

2021年4月,老人低保材料有缺失,不及时解决生活保障将受到影响,不巧的是正逢周思奇孩子持续高烧住院。面对高烧不退、病情未卜的孩子,周思奇对家人简单嘱托后毅然走出医院,几经奔波终于在期限内补齐材料,为老人延续低保后,才回到医院照顾尚未退烧的孩子。

坚守,爱心传承的延续。周思奇发动同学为张林父母捐款累计3万余元,为了12年前的承诺,她决心一直坚守下去。她时常带两个孩子看望她们的“爷爷”“奶奶”,两家人渐渐变成一家人,孩子们也时常惦念他们,承诺守护路上又多了两位小接班人,接力爱心代代传。老人渐渐从丧子阴影中走出,有了生活下去的信心。

周思奇的爱心守诺行动诠释了为人师者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境界,她伸出温暖的双手帮扶失去生活信念的老人,用实际行动弘扬了社会主义价值和中华传统美德。

责任编辑:王凤一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