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快评 | 月饼里的文化味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评论员 鞠培霞

又是一年中秋时,各式各样的月饼席卷了各大商超的C位站点,不少糕点店、烘焙店甚至茶饮店,也开始叫卖起自家的“月饼”。

作为中国传统的节令食品,月饼最早出现在唐代,但真正与中秋节联系在一起的是在明代。古代月饼的形状和馅料有很多种类,根据不同的地域和风味,大致分为甜咸两种口味。《随园食单》“刘方伯月饼”:“用山东飞面,作酥为皮,中用松仁、核桃仁、瓜子仁为细末,微加冰糖和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甚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这显然是甜味月饼。而在《中国的宫廷饮食》记载中,月饼的种类则较为丰富。“清宫月饼种类很多,有用香油和面制成的香油酥皮月饼,也有用精炼后的奶油和面制的奶酥油月饼,还有猪油和面的月饼。有糖馅,有果馅、有橙沙、有枣馅还有芝麻椒盐的甜咸馅。

物质匮乏年代,只有在中秋节才能吃到的月饼,是很多人难忘的岁月记忆。到了今天,月饼虽然已经成了普通的食品,但依然承载了人们“舌尖上的记忆与情怀”。不仅如此,为了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少餐饮企业也都从文化入手,求新求变,提供多元化个性化选择的同时,传承月饼里的文化味。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后,月饼不再仅仅是一种吃食,而成为中秋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丰富多样的口味和花纹,代表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特色。比如说,传统的南方月饼多以咸位为主,有腊肉的、咸蛋黄的,等等,而且外观造型各异,除了传统的圆形外,还有不规则的方形等。而北方,则大多是五仁月饼,以甜味为主。在某种意义上,从里到外的月饼差异也代表了南北两地居住者的心态:相比较南方的创新,北方则更加守正。而近年来,物流业的发达以及各地饮食文化的聚拢,南北方的月饼文化也在不断融合,给人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独特的视觉和味觉体验。比如,如今在北方,除了常见的五仁月饼外,咸蛋黄月饼、酥皮月饼、甚至辣牛肉月饼也都很常见。这一方面是饮食口味多元化的象征,另一方面,也是南北方文化大融合的表现。

不仅如此,正如我们目前大力推行的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一样,月饼的文化创新也在不断深入。如今月饼已经摆脱了单独作为食品而存在的单一符号,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人们对月饼的消费更多来自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而同单一的食品消费相比,文化符号的消费自然是具有长久粘性的,众多商家也深谙此道,推出各种不同口味的月饼,吸引更多消费者眼球。今年,全聚德及仿膳除了在之前月饼口味上做了很多“大手笔”改动外,还推出了米皮月饼和法式月饼、流心月饼,甚至还有辣味肉松、油柑等流行口味馅料,用来满足大量尝鲜者的口腹之欲。对此,专家分析认为,月饼新式口味的主流消费对象无疑是“Z世代”人群,他们几乎贡献了新式口味的76.5%的消费占比。在月饼包装的风格偏好上,中国风和复古风成为他们追求的美学;网红式的打卡推荐以及种草经济是他们重要的消费出发点,对于Z世代而言,月饼也可以是一种文化潮流。

但无论口味如何改变,外形如何独特,月饼承载的人们对于阖家团圆幸福的美好夙愿一直没有改变,人民对亲人或故乡的思念一直没有变,而这,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坚守,和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与向往。


责任编辑/王学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