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清单,推动执法监督“端口前移”
青岛市场监管部门推出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帮助企业从源头预防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7日讯 一些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在发展初期,往往因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不了解导致出现违法违规行为,这样的事情原本可以避免。近日,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率先出台《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以下简称《清单》),为企业提供“菜单式、精细化”行政合规事项指导服务,清晰亮明行政违法“标尺”,推动执法监督“端口前移”,实现由“惩罚监管”向“主动服务”转变,从源头上预防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清单》合规指导事项共分了两大类76项。一类是适用各类市场主体的事项,涉及信用、价格、反不正当竞争、消费者权益保护、广告、计量、知识产权等领域共18项;另一类是适用12种不同业态市场主体的事项,涉及网络交易、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特种设备等领域共58项。
“这份《清单》对于企业来说十分实用,突出问题导向。”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刘原龙介绍,考虑到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行政违法风险点差异较大,他们全面分析研判近几年市场监管领域日常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大量相关数据,科学筛选确定不同行业领域易发、频发的违法行为,展开精准提炼总结,分类编制合规指导事项,做到“应企所需”“对口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清单》结合违法违规行为发生频率,进行了“风险等级”划分,按照发生频率“较高”、“一般”和“较少”三个层次,对应确定风险等级为“三星”、“二星”和“一星”,一目了然,便于企业靶向确定预防措施和内控机制。
中医上常讲,不治已病治未病,用在市场监管中同样适用。《清单》的核心要义在于实现服务前置,市场监管部门坚持预警在前、指导在先,突出事前“把脉问诊”,引导企业利用好这份《清单》,帮助企业快速准确判断哪些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和主要风险点,让企业从“不知道如何判断是否违法违规”到“懂得判断并知道如何改进和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方便企业“对号入座”查找问题,靶向搭建避免违法违规的有效“防火墙”。对企业而言,有了这份《清单》参照,能够快速查找自身问题,从制度制定、风险识别、合规审查、风险应对等角度有针对性加强和改进管理,真正实现企业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的“双重提升”。
从市场监管层面来说,《清单》体现了由“点对点”的处罚转变为“点促面”的监管思路,“小清单”将发挥“大作用”。执法人员可以依托《清单》,聚焦服务和监管效能,以点促面,指导企业既对单次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整改,同时也延伸到对其他违法行为的认知和预防,形成良性循环。同时还大大提高了行政监管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克服了强制性方法的单一性和机械性,彰显服务型执法的柔性和人性化,真正实现让服务跑在监管前边,让监管跑在风险前边。(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责任编辑:王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