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13日讯 13日上午,作为2023国际前沿材料大会的重要板块,首届科普教育发展(青岛)高峰论坛在青岛(崂山)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论坛以“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推动科普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青岛市科协主办,崂山区科协、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科普专家工作室、青岛京北澜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具体指导。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秦云鹏出席活动并讲话,各区(市)科协、市科普教育基地联盟、海洋科普联盟成员单位代表、市科协事业单位科普人员等近80人参加了论坛。
秦云鹏表示,科普教育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科教兴国的有力抓手。近年来,市科协坚持以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为核心,以扩大科普供给为重点,建立了“蒲公英科普行动”协同推进机制,以高质量科普教育助力“双减”工作提质增效。他强调,举办科普教育发展(青岛)高峰论坛旨在交流科普工作经验,进一步提升科普教育能力,推动科普教育高质量发展,希望各区(市)科协、科普教育基地以及相关单位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深普工作协同化、一体化发展,为不同年龄段的公众提供精准化科普教育服务。
下一步,市科协要聚焦科普能力建设,树牢“大科普”理念,把科普融入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共同推进科普的大协同、大合作,实现科普能力的系统提升。要放大科普教育效能,将“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推动优质科普要素向中小学校精准下沉和高效聚合,积极开发青少年科技教育课程,培育科普研学品牌,依托展品展项开展沉浸式、互动式、探究式科普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要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从“知识补课”转向“价值引领”,创新提升科普手段、机制、方法,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提供种类丰富、精准高效,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科普供给,全面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
论坛还邀请相关专家,围绕我国科普政策法规体系与科普能力建设、科学普及从青少年做起、科普研学内涵思考与品牌案例分享、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以科普为使命——一个科普志愿者的心声、材料学的科普工作探索、科学家的责任和义务等主题作报告。据悉,10月16日,我市还将举办“大手牵小手”专题校园科普活动。届时,ROBOTAC机器人竞赛发起人、北京科技大学机器人工程实践基地主任王旭将进校园与学生交流,赠送科普书籍,引导学生观摩及操作机器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责任编辑: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