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局长车景华做客民生在线:青岛已建成866处助餐点,服务老年人超百万人次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车景华做客民生在线,回应网友关心的热点问题

青岛已建成866处助餐点,服务老年人超百万人次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19日讯 今天下午,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车景华做客民生在线,围绕“走进千家万户,了解百姓生活,听取意见建议,宣传惠民政策,改进民政工作,提高服务水平”主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今年以来,市民政局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扎实开展 “访千家、联万户,察民情、知民忧,办实事、惠民生”专项行动,扎扎实实办好民生实事,严严实实兜紧民生保障网,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今年前三季度共发放救助金7.7亿元

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

社会救助是民政的核心业务之一,是体现党和政府民生兜底保障的重要途径。

据车景华介绍,今年1到9月份,全市共发放社会救助资金7.7亿元,保障9.4万人低保、特困、低保边缘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3.5万困难残疾人、9.8万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3亿元。同时积极推进社会救助改革,落实好社会救助最新政策,仅2023年9月份,就增加救助人口2500多人次。

青岛市已连续4年提高困难群众救助标准,目前我市城市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1045元、农村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791元,七区已实现城乡统一,救助水平全省最高。特困标准在低保标准基础上再上浮50%。除此之外,困难群众还可以享受到教育、医保等12个救助部门28项救助事项,形成了一个严密紧实的兜底保障网。

为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市民政局出台党员包联困难群众制度,建立社会救助工作站,组建社会救助志愿服务队,严格落实“网格化+大数据+铁脚板”的主动发现模式,实现困难群众动态管理全覆盖。创新建立了“社会救助一件事”,在镇(街道)设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窗口,集成市民政、教育、医保等救助事项,简化受理程序、压缩申办时限,群众申请更加便捷、部门协同更加高效。目前全市已建立社会救助服务窗口196个、党员先锋岗78个、社会救助工作站1782个。

青岛市还在全国率先推出“物质+服务”多维救助,培育出小桔灯等救助品牌。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两年来发动各级慈善组织196家,设立救助项目58个,募集资金4500万元,受益困难群众达5万余人。

“我们将继续发挥党建统领的核心作用,严格执行社会救助政策,抓牢抓实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不断完善‘三主动’工作机制,积极推进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相衔接,深入推进扩围增效工作,确保社会救助应保尽保、应享尽享,推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切实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车景华表示。

目前已建成助餐点866处

服务老年人超过一百万人次

青岛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截至2022年年底,青岛老年人口占比达23%。网谈中,养老服务政策和设施建设成为网友关注的热点。

据车景华介绍,今年我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市办实事,对45处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进行提质升级,建成600处村(社区)养老服务站、10处示范性失智老人日间照护中心。同时,全面推广助餐服务,目前已建成助餐点866处,服务老人超过一百万人次,发放助餐补贴254万。此外,还建成家庭养老床位4032处,开展居家上门养老服务7446人次,提前完成民政部下达的建设任务。新增护理型床位903张,培训完成养老护理员6996人次。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和细胞,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打造60余处新型社区邻里中心,公开招录社区专职工作者1013人;建立村(社区)出具证明工作“提醒纠正曝光”机制,持续为社区减负增效;大力发展社区慈善基金,全市共设立社区慈善基金230支,募集资金2100多万元;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建设社工站138个,实现了全市镇街全覆盖。

为4万余对新人提供登记服务

命名金家岭立交桥等道路名称100处

社会服务体现民生和城市温度。今年以来,青岛市民政系统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专项行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310人次,帮助12名走失人员成功寻亲。推出婚姻登记“六化共治”系列改革举措,为43848对新人提供登记服务。全市举办10场集体婚礼,打造“海誓山盟”品牌,推动青岛特色婚俗改革不断深化。

地名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窗口和承载者。网谈中,道路命名也成为诸多网友关注的话题。车景华介绍说,市民政局加强区划地名管理,出版首部《青岛地名词典》,发布《青岛市中心城区地名方案》,命名金家岭立交桥等道路名称100处。(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文 魏懋轩/图 魏懋轩 韩世琛/视频)

民生在线”下期预告

网谈时间:10月26日(周四)下午2:30—4:00

网谈单位:市国资委

责任编辑:孙源熙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