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家长,儿童食品不等于健康食品,别缴智商税!

智商税是最近网络流行语,意思指由于在购物时缺乏判断能力,花了冤枉钱,被认为是缴了智商税。这个词用在儿童食品上实在是贴切不过。从儿童牛奶、儿童酸奶到儿童酱油、儿童饼干等,凡是冠上“儿童”俩字,不少家长就觉得贴上了“健康、安全,适合孩子”的标签,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儿童食品添加剂并不少,盐糖含量也挺高。今年5月,我国出台《儿童零食通用要求》,首次提出了“儿童零食”的概念,对儿童零食在营养健康及安全性上进行了明确规定。虽然如此,儿童食品也不等于变成健康食品,多看配料表,少吃零食,一日三餐均衡营养才是王道。

儿童酱油含盐更多

在超市里转一圈,标着“儿童”字样的食品屡见不鲜。特别是一些调味料,画着卡通图案,写着“宝宝专用”等字眼,给人一种低钠的错觉。实际上,这些调料的钠含量并不低。以一款儿童酱油为例,从营养成分表可以看到,每15毫升的钠含量为1106毫克,比起一款普通酱油的955毫克,甚至更高。而另一款号称纯天然的儿童拌饭料,由海苔、芝麻、虾皮等组成,每100克的钠含量为人体每天摄入盐含量的110%!

儿童酱油的钠含量比普通酱油还要高。

酸奶作为相对健康的零食,也是很多家长给孩子的首选。但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很多所谓标着酸奶的近乎都是乳制饮料。仔细看配料表可以看到,很多乳饮品甚至都不存在奶,最多的就是水,其次就是各种糖:蔗糖、白砂糖、葡萄糖、乳糖、果葡糖浆、浓缩果汁等。就算是生牛乳发酵而成的酸奶,含糖量也不少,以一款老酸奶为例,每100克含有14克碳水化合物。

首个参考标准很重要

过去多年,国内国际对于儿童的年龄划分界限比较模糊,商家为了开拓消费市场故意制造概念、营造噱头,自造“儿童食品”概念,让各种“儿童食品”大肆横行。今年5月,我国出台《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填补了国内儿童零食标准方面的空白。《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将儿童按照年龄分为两个阶段:3至6岁(60个月以内)为学龄前儿童;6至12岁为学龄儿童。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长特征,确定不同的重点营养素需求。儿童零食所使用油脂不应含有反式脂肪酸,不能使用经辐照处理的原料,少添加糖、盐、油,规定氯化钠、蔗糖、脂肪的限值,产品的组织形态不能有明显尖锐突出物,产品口感不崩牙,要求强制标出过敏原,以及醒目标注影响儿童食用过程中安全性的提示,便于家长选购等。

按照《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儿童零食分为可经常食用的零食,如奶和奶制品、新鲜的应季果蔬、坚果类、谷薯类食物,可适当食用的零食,如果干类、简单处理的肉干类、果汁含量超过30%的果蔬饮料,限制食用的零食,如膨化食品、冰激凌、汉堡、炸鸡等。

符合新规不是一定就健康

如果符合新规的“儿童零食”,就可以放心购买、撒开嘴吃了么?市立医院本部营养科主任张海平认为,也并不是这样。零食中限盐限糖、不含反式脂肪酸,在健康程度上是有进步的,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儿童零食就能变成健康食品。拿盐、糖来说,“即便零食中减盐减糖,但如果放开不限量吃,仍然会出现日常盐摄入量超标的情况。”像膨化食品、碳酸饮料等,更应当是被列入零食“黑榜”。

张海平认为,儿童的器官没有发育完善,如果在两餐之间选择零食,首先还是应该选择天然食品,比如牛奶、低糖纯酸奶等,加工食品不建议吃。(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高静文)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