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地理之美、探寻城市的变化轨迹,青岛“从娃娃抓起”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31日讯 实景三维青岛长啥样?哪些领域实现了实景三维成果应用?AR纸智图有何作用?带着这些疑问,近日,青岛市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二(5)中队的队员们走进国家地理信息与地图文化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用全新视角探索地理之美,探寻城市的变化轨迹。

以“山水文化”为底蕴、“自然资源”为主题的领带,以青岛观象山为水准原点,绘有最新珠峰高度8848.86的步步登高毯,绘有山水风光展示地图文化的精美团扇,以现代艺术方式描绘七区三市的最新青岛市地图丝巾……在地图文化创意中心展厅,讲解员向小队员们展出了多件用地图绘制出的文创作品。

在这里,戴上3D眼睛再看崂山地图,山川层叠、崂峰矗立,地图不再是纸面上的印刷品,而是融合了美学与科学的艺术品,让人流连忘返。在地图长廊,讲解员通过一幅幅手绘地图的演变,讲述了青岛城市发展的变迁。通过了解地图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延伸到中外地图绘制科学家的突出贡献,从地图的视角,感受到地图绘制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中的重要性。

“这是一场智慧启迪的科技文化之旅,少先队员们不但了解了中国地图制图发展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地图版图完整的重要性,还了解到测绘地信行业中的‘地图人’是如何用地图表达自然资源的严谨,用文化提升地图的内涵,用科技拓展地图的内容。”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二(5)中队辅导员曲夕凤介绍。(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衣涛)

责任编辑:王臻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