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驻青高校捧回两个“挑战杯”国赛特等奖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1日讯 日前,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贵州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落幕。8所驻青高校20个项目在主体赛中获奖,其中特等奖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0个。

此次,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各有1个项目获主体赛特等奖,青岛理工获奖项目是“微纳观‘视’界——高性能透明电子智造技术革新者”。高性能金属网格透明电子在国防等领域具有重大需求,需满足高透光前提下具备高电磁屏蔽等性能,目前国外相关技术对我国封锁。团队深入研究了电流体动力喷射机理,通过变革电场生成方式,提出了原创性电场驱动微纳3D打印技术,开发了环形电极打印喷头及精准控制系统,解决了传统电流体动力喷射技术金属网格透明电子打印稳定性、一致性差及无法实现曲面打印等问题。该项目已在相关单位试点应用。

青岛农大获奖项目是“多语荟遗 声贯中西: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以山东省39个非遗为例”。项目团队基于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展开研究,以拉斯韦尔传播模式为理论依据,聚焦当下我国非遗对外传播过程中国际友人听不懂、看不懂、记不牢等问题,先后组建36支调研团队,历时两年半,前往13个地级市、41个单位,考察调研了39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团队从提升保护度、创新度、影响度三方面入手,进行非遗对外传播的“三度”路径构建,与20所国内外高校共建26门实践课程,组建的翻译宣讲团完成多语翻译文本约10万字、构建起25万余字的多语语料库,设计39项非遗的多语数字化展示模型、H5介绍页面和多样的非遗游戏,在国外购物平台上出售非遗文创,用外语讲好非遗故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舞台。

此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软硬双驱高分辨率小型化点测井技术”、“沥青基单原子铁催化剂的规模化可控制备及其氧还原性能研究”,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的“守护少年:解开盲盒消费背后的上瘾‘密码’——基于126所中小学周边盲盒消费情况的调查”等3个项目获主体赛一等奖。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驻青高校的多个项目也获奖。中石大首次捧得大赛优胜杯,总分位列山东省第1名,全国第42名。(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