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老有优养,兜牢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通过创新改革,青岛养老服务走出了一条“供需匹配、责任清晰、集约高效、监管有力”的新路径

老有优养,兜牢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2日讯 “小卫小卫,呼叫养老大食堂,午餐帮我订一份西红柿炒蛋,预约送餐到家。”10月25日,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卫街道九龙社区崔芝钰老人通过智慧系统“小卫”预订了一份午餐。“现在可好了,足不出户就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还能享受到餐费补贴。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它预约社区医生、联系维修人员上门等服务,只要对着屏幕说说话或动动手指就能解决问题,别提多方便了。”崔芝钰高兴地说道。

崔芝钰享受到的“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得益于青岛正在大力发展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下,青岛已经实现由专业养老机构提供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镇街全覆盖,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按己所需,点单式享受专业养老服务。

这只是青岛市养老服务创新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青岛市聚焦群众需求,全方位构建养老服务需求、供给、责任和监管四大体系,走出了一条‘供需匹配、责任清晰、集约高效、监管有力’的养老服务改革创新之路,形成了具有青岛特色的养老服务发展模式,努力让青岛238万老年人的美好生活期待变为现实。”市民政局局长车景华表示。

精准问“需”,提升老人消费能力和意愿

养老既是夕阳事业,又是朝阳产业。要真正服务好老年人,就必须摸清作为需求侧的老年人的需求。

针对养老服务需求侧存在的服务需求摸排不精准、老年人支付能力弱、消费意愿低等问题,青岛市不断加大需求侧改革力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根据老年人的年龄状况、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四个维度,通过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式,细致摸排全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状况。

为解决老年人支付能力弱的现实情况,我市自2010年以来,先后7次提高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同时提高高龄补贴标准、兜底保障标准以及长期护理保险标准。根据政策,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每月可享受最高不超过3020元的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经评估为3、4、5级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每月可最高享受660元、1050元、1500元的家护补贴,入住养老机构的完全失能老年人每天可最高享受220元的专护补贴。

受经济水平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对于购买养老服务的消费意愿不高。青岛通过建立农村养老服务消费引导补贴政策、家庭养老床位消费引导补贴政策等,不断改善老年人养老服务消费意愿。现在,全市农村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时,可享受6折优惠,每月最高补贴不超过50元。全市户籍60周岁及以上2—4级失能、重度失智老年人签约家庭养老床位的,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享受五折家庭养老床位优惠,每月最高补贴不超过500元。

多层次保“供”,让老人“有得选”

由于经济状况、身体情况不同,老年人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也不尽相同。青岛坚持结构改革,着力构建兜底有保障、普惠有供给、高端有选择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通过实施“千万平米社会事业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在每个区(市)都建成了1处达到四星级以上标准、“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型区(市)级社会福利中心,全市失能特困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81%。

将全市所有的乡镇农村敬老院转型成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每处中心面积在1000-2000平方米以上,设置50-100张集中托养床位,并同步设置居家养老服务监管、助浴助餐、医疗照护、中央厨房、康复辅具租赁、志愿服务等功能,成为集机构、居家、社区养老于一体的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综合体。为推进社区养老设施转型升级,青岛以镇街为单位,将街道下辖的所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转型为社区养老服务站,将农村幸福院转型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统一交由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托管运营,推动专业服务辐射村居。目前已建成813处养老服务站点,2024年年底前将实现养老服务站点基本全覆盖。

失能失智老人对于养老服务供给的需求最为迫切,但进入专业养老机构费用相对较高,成为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的“拦路虎”。为此,青岛市大力发展家庭养老床位,鼓励老年人与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签约,由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派出具备专业资质的养老护理员上门开展服务,让老年人享受到标准化、专业化的居家照护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4万名老年人与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签约家庭养老床位,其中失能失智老年人2.2万人,新增居家社区养老护理员岗位7000余个。

为满足高收入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青岛市引进泰康保险、建邦集团建设了泰康琴园、悠然里社区;鼓励支持本土企业隆海集团、新华锦集团建设了藏马山颐养社区、新华锦小蓬莱康养社区等项目。

监管“有力”,让老人更“安心”

好的养老环境,不仅关乎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更关乎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为有效解决养老服务监管重点不明确、监管责任不落实等突出问题,青岛市深化“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着力构建统筹联动、高效规范的养老服务监管体系。

依托青岛养老服务促进保障平台,采取信息共享、主动发现、备案掌握等方式,建立包含养老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在内的监管对象名录库,打造形成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一张网”,实行动态化管理,定期调整更新。对养老服务机构登记备案、运营服务、场所安全、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等15大类重点监管事项全部纳入监管范围,确保全面覆盖,到底到边。

明确23项养老服务监管事项清单,逐一明确监管事项、监管措施、监管依据和监管流程。市级按照每年不低于40%的比例,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检查结果录入信息平台,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截至目前,共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200余项,有效消除了建筑、消防、食品、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安全风险和隐患。

健全完善青岛市养老服务促进保障平台功能,全面关联整合登记、备案、证照、抽查检查结果、行政处罚、奖惩情况、违法失信等信息,形成包含全市287家养老机构、142处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813处养老服务站和7407名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基础信息数据集,并按规定将相关信息数据向有关部门共享。(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责任编辑:王亚楠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