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跻身全国前十!受到“95后”青睐,青岛做对了什么

图片

有态度的思想者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一座有吸引力的城市,必然是青年人才奔涌而至、协力创造美好未来的城市。

近日,泽平宏观联合智联招聘发布了《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3》报告,公布了中国最具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榜单。其中,深圳、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成都、苏州、无锡、青岛位居前十。青岛、无锡今年首次跻身前十。
图片
中国共有约2.6亿95后人口(1995-2009年出生人群,现为14-28岁),劳动年龄的95后人口约2亿人(16-28岁)。他们多是职场新人,年轻且有活力,其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总体来看,今年沿海地区对95后的吸引力有所上升。青岛前三季度招才引智成果也印证了这一点:前三季度,青岛市共引进集聚各类人才22.04万人,同比增长9.4%,其中青年人才引进总数10.57万人,博士697人。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正与青岛这座城市实现“双向奔赴”。

01



提升三个位次,跻身全国十强

城市人才吸引力是指一个城市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能力,彰显的是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
今年跻身中国最具95后人才吸引力10强的城市,深圳超越北京,荣登榜首;青岛、无锡首次入围。特别是青岛,较去年上升了3个位次。
图片
青岛人才吸引力为何迅速提升?报告分析称,这得益于青岛快速增长的经济和优质的产业带来的强大吸引力——“青岛稳坐北方第三城,在北方地区经济体量仅次于北京、天津,经济增长迅猛,人口吸引力强。2022年,青岛生产总值达1.5万亿元,同比增长3.9%,在北方主要城市中,稳居第三,且与天津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经济增速全国第五,快速增长的经济、优质的产业吸引了众多人才。”
对于成长于经济高速增长时代、生活相对富足的95后青年人才而言,衡量城市的吸引力,不仅看城市经济发展,还要综合考量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等多方面因素。他们更倾向工作发展和享受生活的平衡,选择就业城市不仅关注薪资,还关注创新环境和文娱产业发展情况。
本次发布的95后人才吸引力指数,除了智联招聘提供的95后人才流入占比、95后人才净流入占比、95后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95后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四个内部指标外,还选取了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万人专利授权数量和每万人电影院数量作为外部指标。
从综合指数来看,青岛同样表现亮眼:坚持创新引领,加快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注重宜居宜业宜游,完善城市公共配套服务,建设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打造音乐节等深受青年人喜爱的文化休闲活动品牌;连续三年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被评为“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和就业机会、优质的教育医疗和科研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交通网络、丰富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等吸引力,让青岛越来越受青年人才的偏爱。

02



创新路数打法做好引育文章

高楼大厦里,青春面孔追梦未来;热闹商圈中,青春步伐留下足迹;科创园区内,青春身影奋斗钻研……
青年人才纷至沓来,既得益于城市综合实力的与日俱增,也离不开招才引智的不遗余力。
细数青岛近年来引才的路数打法,不难看出一个核心主题,便是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
根据人口迁移“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的基本逻辑,青岛把“现代产业先行城市”放在打造“六个城市”的首位,振兴发展实体经济,聚力打造24条重点产业链,这为青年人才在青创新创业搭建了广阔舞台,增强了人才吸引力。
图片
不仅如此,青岛还围绕青年人才的引育留用,频频出新招、亮实招,不断释放城市对青年人才的诚心和善意。
走出去引才。构建“百校千企”引才活动矩阵,围绕海内外知名高校、省内重点高校、在青高校三个圈层,今年前三季度,累计组织5921家(次)单位举办195场次校园引才活动,高频举办“青雁归巢”“名校师生青岛行”等引才体验活动,靶向招引智能制造、海洋装备等专业的大学生。设立“青岛市招才引智工作站”21家,织密城市引才网。
搭平台纳才。举办第十届“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2023青岛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周暨第二十三届“蓝洽会”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周、千山峰会,开展青聚英才、惠才赋能等系列活动,在重点企业、园区设立主题研修营,持续擦亮招揽高层次人才“金字招牌”。
好服务留才。改造升级《青岛市鼓励中介机构和个人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奖励实施细则》政策申报信息系统,完成2022年顶尖人才和中介引才奖励政策申报材料收集工作。认定研究生实习基地224家,为447名(次)实习人才发放生活补贴281万元。为30个用人单位的319名“金种子”人才发放培养经费256万元。完成“先落户后就业”学历人才落户资格审核3359人次。
首个城市青年人才成长平台“蛤蜊青年磁场”启用,“优徕青年社区”一站式服务解除青年人就业创业后顾之忧……聚焦青年所需,这些充满温情的“青春举措”引力强劲,前三季度,青岛已引进青年人才10.57万人。

03



营造良好生态,实现双向奔赴

城市对青年发展“友好”,青年对城市发展“有为”。
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仅有32.5岁的深圳,深谙其道。此次榜单,深圳超越北京,荣登榜首,95后人才净流入占比高出全国总体流动人才1.1个百分点。
梳理其背后原因,深圳一直十分注重构建人才友好型城市环境,积极打造聚才高水平事业平台,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增强城市的人才吸引力。不仅如此,深圳还出台“孔雀计划”“十大人才工程”等计划,为人才立法,还将每年11月1日确定为“深圳人才日”,张开臂膀欢迎青年人才的到来。
图片
有着青春之岛美誉的青岛,一直致力于让青年成为城市发展“最佳拍档”。
近年来,青岛全面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横向聚焦“城市对青年更友好”和“青年在城市更有为”两条主线,纵向覆盖青年就业、创新创业、居住生活、交通出行、教育培优、文化服务、商业消费、生态环境、健康保障等青年全链条发展需求,持续推出更多服务青年发展的政策措施、平台载体、民生项目,让广大青年切实感受到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与此同时,依托于招才引智名校行活动和“青雁归巢”在青实习实训活动,青岛“加码”人才政策,优化人才服务,提升综合型人才环境和人才成长生态,满足青年人才的生活、精神需求,“软硬兼施”让更多年轻人扎根青岛。
渊深群鱼聚,林茂百鸟鸣。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循光而来,实现时代宏图与个体奋斗的相互激荡、双向奔赴,我们期待,青年与青岛,共同擘画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 |任晓萌          编辑 | 三良

图片


往期精彩内容正在开发,欢迎关注!
如果您有意见建议,
欢迎发送邮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