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向成交额超8亿美元!广交会上收获“大单”,青岛外贸增长底气足

图片

有态度的思想者
第13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于11月4日落下帷幕。自10月15日启幕、分三期举办的广交会邀约八方客商跨山海之远,再现“万商云集”。
本届广交会现场人潮涌动,新老面孔交映,境外采购商合作氛围浓、意愿强。截至发稿时,共计有来自229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采购商,累计进馆人数超过117万人次,热度持续攀升。
图片
展商的热情反映着世界的渴望。当前,国际贸易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在这一背景下,世界更需要一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盛会,它是信心,更是活水。它能为国际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构建安全、可靠、高效的供应链创造机会。
用好全球市场和资源,青岛拉满期待值。本届广交会上,青岛交易团线下参展企业达到860家,品牌展位、一般性展位数量,比2019年第126届展会增长了41%和26%,参展规模创历史新高。截至发稿时,青岛交易团共达成订单6000余笔,意向成交额超8亿美元。
在广交会上,青岛外贸企业展现出积极争取全球订单、加快全球化布局的诚意与决心,也折射出青岛这座外贸大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韧性与底气。

01



老广交 新蜕变

了解广交会诞生的背景,更能感受其存在的特殊意义。
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货物禁运”。广交会成为我国打破封锁,实现对外经贸活动的唯一渠道和国家外汇的主要来源。
经历多次搬迁、扩建,从最初的1.8万平方米到现在的155万平方米,从最初的13个专业外贸总公司参展增加到现在的2.8万余家参展企业,从最初的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采购商到会到现在的2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万人次境外采购商与会……积极适应国际贸易发展变化,广交会不断升级。
图片
第101届设立进口展区、第121届增设“一带一路”国际馆、第126届设立“乡村振兴”专区……与时代同频共振,正是广交会的特殊魅力。
受疫情影响,2020年起,广交会创新办展模式,连续6届在网上举办。重新拥抱线下,今年春秋两届广交会在规模、内容、形式、服务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和创新。
今年4月,我国出台了《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其中就提到,支持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优化展区设置和参展企业结构,常态化运营线上平台,以及便利跨境商务人员往来、加强拓市场服务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本届广交会展区结构优化也是自2008年第104届以来调整力度最大的一届。第一期,机电产品展位增幅超18%,为更多高技术、高附加值企业提供了参展机会;第二期,形成建材及家具、家庭用品、礼品及装饰品三个专业板块,整合打造“大家居”主题概念;第三期,组成玩具及孕婴童、时尚、家用纺织品、文具及健康休闲等5大板块,凸显“美好生活”主题。
从新中国对外贸易的“第一扇窗”,到“中国第一展”,广交会正不断蜕变。

02



新市场 新机遇

广交会是中国外贸人的“主场”,连接起巨大海外市场与海量国内工厂,又传递出哪些“出海”新信号?
欧美传统市场消费疲软、海外消费者开始“捂紧口袋”,与部分参展的青岛外贸企业交流,这几乎是所有受访对象的共识。
信心有所恢复、洽谈好于预期,从现场成交及采购商后续预约看厂情况来看,多数受访企业对明年订单数量保持乐观。
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广交会这个舞台显得弥足珍贵。通过面对面与客户交流新需求、了解新趋势,不少青岛外贸企业正在加快思路转变、产业转型。
“针对户外活动的恢复,这次专门带来了各类沙滩鞋产品,一天就接单了9个意大利客户。”青岛嘉诚鞋业有限公司展位负责人说。
图片
“广交会期间,我们定向邀约老客户,利用晚间一对一餐叙拜访,一些精品设计、新产品会在这时候给老客户呈现。”新华锦集团山东海润工艺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山东海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刁战峰是参展40多届的“老广交”,在他看来,展馆内吸引的是新客户,老客户的维系功夫在展馆外。
作为家居香氛行业领军企业,青岛金王的“第一桶金”,就源于广交会上得到的一笔数额可观的订单。延续“逢广交必到”的传统,青岛金王展台通过整体设计美学与产品功能,携4000余件全新家居香氛产品盛装亮相,营造美好生活场景。
“秋季广交会的客流量比春季高了许多,而且不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客户都来了。我们将根据新兴市场的消费需求,调整产品设计,不断扩大外贸‘朋友圈’。”青岛即发进出口有限公司业务部部长王磊表示,俄罗斯、南非、中东市场都是这次公司关注的重点。
“加码拓展新兴市场”也是参展企业的普遍心声。相关数据显示,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到会人数占比从50.4%提升到58.1%。本届广交会,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采购商预计达到8万人。在广交会现场,青岛外贸企业也深深感受到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的热情。

03



全球化 塑品牌

广交会不仅是中国企业“制造出海”“智造出海”的实力呈现,还是加速全球化布局的行业领军企业展现“品牌出海”的高光舞台。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白色家电出口额同比下降2%。而海尔智家逆增3.9%跑赢行业。扎根用户需求,持续创新高端产品和智慧场景,深入全球化创牌,以广交会为窗口,海尔智家展示了其全球创牌的最新成果,而这也正是海尔智家能够持续引领全球市场、逆势增长跑赢行业的内因所在。
图片
坚持“大头在海外”为国际化战略的海信,已经在北美、欧洲、南美、日本等地,建立起了具备独立研发、制造、销售能力的区域中心,并在去年成立了东盟区总部,发力东南亚市场。本届广交会上,海信更聚焦共建“一带一路”国家、RCEP成员国、欧美等重点市场,突出海信行业领先的场景化显示技术及家电智能化解决方案,为全球消费者的未来生活提供更为丰富的选择和享受空间。
作为外贸行业的“风向标”,广交会上的这些积极迹象显示着青岛外贸的向好趋势。事实上,今年以来,面对多重风险挑战,青岛市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首次将企业出国参展支持范围从中小企业扩大到全部外贸企业、首次在市级层面对区市和龙头外贸企业出台激励措施……通过含金量高的政策叠加,稳定企业发展预期,特别是近几个月来稳中有进的态势进一步显现。
前三季度,青岛市进出口6630.7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9月进出口789亿元,同比增长15.5%。从动能上看,机电产品出口占“半壁江山”,家用电器、汽车、船舶、锂离子蓄电池、集成电路等产品分别增长21.5%、83.4%、46.8%、40.9倍、194.1%;从市场来看,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3451.2亿元,增长8%,占进出口总值的52%,占比持续提升。
进入四季度,政策支持将持续加力。商务部宣布将继续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出口信贷支持力度,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近日,海关总署推出三方面16条具体改革措施,推动在外贸中占比五分之一左右的加工贸易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望接下来的外贸形势,正如外贸企业的感言,随着积极因素的不断积蓄,大家有信心继续巩固平稳向好经营态势。以开放为帆,相信青岛外贸必将行稳致远。

作者 | 刘兰星        编辑 | 三良

图片


往期精彩内容正在开发,欢迎关注!
如果您有意见建议,
欢迎发送邮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