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铁打造智慧工地一体化平台,动态精准管理三期线路1.6万余名建设者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6日讯 15号线一期位于李沧区、城阳区及即墨区,项目起于下王埠站,止于城阳四方厂站,长30.9公里,设站17座,主要服务黑龙江路沿线大型居住区、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实现东岸和北岸的快速联系。15号线一期于2022年上半年开工,目前全线17座车站均已进场开工,15座车站进入实体工程施工阶段。

15号线一期是青岛地铁三期规划线路之一。在地铁三期建设过程中,青岛地铁搭建了智慧工地一体化平台,通过数字化管理赋能推动项目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建设进度不断提速。

下富区间始发井加速掘进

在位于地铁15号线下王埠站至富锦路站区间始发井,目前已完成始发井开挖及衬砌。根据施工安排将转入盾构/TBM始发导洞开挖,其中小里程方向(盾构始发导洞)长度45米、大里程方向(TBM始发导洞)长度50米,均采用暗挖法施工。待始发导洞开挖结束后,将组织盾构下井安装及掘进任务。

项目位于李沧区金水路与黑龙江路交叉口(东北象限)绿化带内,始发井设计长度36米、宽度28米、深度为31米。此始发井在土建施工阶段作为2台盾构和2台TBM始发井使用,待区间贯通后作为15号线铺设轨道基地使用。

在建设过程中,青岛地铁集团第二建设分公司会同施工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精密部署、科学筹划,秉承绿色施工理念,结合周边交通、绿化、建筑等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的管理要求,制定了智慧工地建设方案和模块接入方案,综合运用BIM+智慧工地+数字化指挥中心,助力项目管理。

项目周边交通繁忙,是全线控制工期的关键节点之一。“施工过程中,我们在下富区间始发导洞采取机械破碎开挖取代常规钻爆法施工,降低对周边影响,同时也提高施工效率。”青岛地铁集团第二建设分公司业主代表孙超介绍,根据项目紧临建构筑物、隧道小净间距、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以及此区间围岩地质情况,为减少施工影响,在方案筹划阶段,优先选用机械破碎开挖替代常规钻爆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钢筋实现“智能建造”

地铁建设,钢筋加工必不可少。在地铁三期建设过程中,智能化数控钢筋加工中心取代了传统露天作业模式,不仅更环保低碳,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也更高。

位于丹山南站附近的地铁15号线土建一标段一工区数控钢筋集中加工中心,占地面积4000平米,加工中心采用“工厂化”集中加工作业模式,通过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实现批量化和流水线施工,不仅降低了工程项目经济成本,还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项目施工所用的钢筋笼、钢格栅、型钢格栅、钢筋网片、主体结构钢筋等采用工厂化集中加工,封闭式管理,场内配套设施完善,配备数控钢筋锯切套丝打磨产线、数控钢筋弯曲中心、数控钢筋弯箍机、九轮数控弯弧机、数控焊网机、数控龙门式等离子切割机、钢筋压型机、锯切机、液压单冲孔机等设备,配备电焊工、钢筋工等22人,日生产能力约40吨。

地铁三期工点进场率达97%

目前,青岛地铁在建线路达到10条、188公里。其中,地铁三期7条线路已有203个工点(共210个工点)进场,进场率达97%,创各期规划同期最高;90座车站进入主体施工阶段,2号线二期合川路站、8号线支线大沽河博物馆站等4座车站封顶,15台TBM/盾构已始发掘进,工程建设进入提速推进的新阶段。

青岛地铁集团工程管理部部长尹文纲介绍,为匹配“世界一流地铁”目标体系,青岛地铁发力智慧工地建设,依托物联网、BIM数字孪生、AI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以原生数据驱动业务流程闭环,打造8大板块107个模块于一体的“智慧工地一体化平台”,初步实现了“精细管理、解决问题、减轻负担”预定目标。

目前,青岛地铁三期线路现场工程建设管理与智慧工地平台应用已深度融合,构建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新生态。人员管理方面,打通人员、班组、分包队伍、施工作业的场景管理全链条,一人一档,全员实名制动态管控底数清。目前,三期规划线路1.6万余名建设者、367个班组、823个分包商全部纳入平台动态精准管理。质量管理方面,工程资料电子化全线网应用,电子签章在线填报、验收档案一键移交,目前产生电子资料58万余份,为施工单位节约费用初步测算约2300万元。安全管理方面,以双重预防机制为核心抓手,三大设计安全风险、七大施工安全风险、九大典型不良地质全部线上精准管控,从设计源头防控。三期线路通过方案优化规避372处I级风险源,顺利通过重大风险点44个,违规作业由原来的6000条下降至1000条以内,违规事件发生率降低8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责任编辑:王亚楠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