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能“超车”吗?

新能源汽车逐步由政策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产业由导入期步入成熟期。造车新势力的优势早已不如产业发展初期那般显著。传统车企多年来积累的产业基础和经验开始发挥作用

“弯道”能“超车”吗?

近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反转”之势越来越明显。10月上旬,威马申请破产重整。作为曾经与“蔚小理”并列的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威马的近况令人唏嘘,也从侧面折射出造车新势力竞争日益惨烈,品牌加速洗牌的事实。

与造车新势力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曾经被认为处在“掉队”边缘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表现却持续走强。最新的9月国内销售数据显示,传统主力大厂的新能源汽车销售同比暴增,从销售体量上已经和新势力分庭抗礼。乘联会公布的9月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排行榜上,前三位分别是比亚迪、广汽埃安以及吉利汽车,几乎都是传统车企。

市场格局的新变化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步入下半场的必然产物。遵循所有新技术的发展规律,前些年新能源汽车作为“新物种”初登市场,造车新势力凭借快速的市场反应以及新理念新模式,实现了对市场的“奇袭”。而对传统车企来说,彼时由于市场前景仍不明朗,大多数仍持观望态度,由此也给造车新势力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但近些年,新能源汽车逐步由政策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产业由导入期步入成熟期。造车新势力的优势早已不如产业发展初期那般显著。传统车企多年来积累的产业基础和经验开始发挥作用。

尽管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更趋向为电子科技产品而非交通工具,二者产品理念不尽相同。但在很多方面,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是相通的,燃油车时代所积累的经验可以复用。

比如在生产制造上, 相较燃油车,电动车结构更简单,零部件数量也少了一半,入局门槛比传统燃油车更低。此外,传统车企数十年积累的资金、产能、研发、渠道、制造经验及供应链整合等优势,也并非造车新势力用短短三五年时间就能实现追赶的。在这个意义上,“弯道超车”或许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容易。

接下来,对造车新势力来说,补齐生产制造短板,构建起全体系能力,或许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不论产业如何迭代,生产制造环节都是最不可或缺的底层支撑。曾经,造车新势力大多采用以不自建工厂的“轻资产”模式入局,但现在来看,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

从这几年行业发展情况来看,代工模式费用高昂,且受制于传统汽车公司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能力。随着造车新势力走向规模化,代工模式极易对于车型的快速迭代、上量产生掣肘。在造车新势力中,一开始就坚持自建工厂模式的理想,不久前实现50万辆交付,成为国内首家达成这一成绩的新势力车企,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判断。未来,是否具有自建工厂或许将成为造车新势力能否胜出的关键。

此外,海外市场也是造车新势力应该抓住的难得机遇。这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带动我国汽车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产新能源汽车受到越来越多市场认可。电动载人汽车已经晋升为外贸出口“新三样”。甚至有不少新能源汽车品牌都已经卖到了汽车工业高度发达的欧洲。面对更加广阔的潜在市场,造车新势力不妨将目光放得更远一些,围绕海外市场需求开发适应当地需求的优质产品,培育新的增长曲线。(孙欣)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