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海尔学校学生跨越山海研学支教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17日讯 11月中旬,海尔学校全体高二学生奔赴江西,到当地的一所海尔希望小学开展“山海相连,创新未来”研学支教,为当地的孩子上一堂公益支教课程,开启一场跨越山海的“学”与“教”。

为了让这场公益支教行真正有价值,海尔学子通过网上资料查阅、走访调研、定点访谈等方式对于当地学校的教育发展和课程需求做了充分调研,并结合自身优势特长,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打磨,为希望小学量身定制了15门课程。这些课程范围广泛,形式多样,上到神秘天文、下到奇妙地理,前有历史人物拿破仑、后有机器人与3D打印等现代技术,更有艺术体育等课程。在一堂堂充满心意和创意的公益支教课上,孩子们真挚的眼神、热情的回应、真诚的赞扬是对海尔学子们最好的支持与回馈。一堂课或许并不能承载太多知识,但在课堂上思维的碰撞和兴趣的点燃,却比知识的传递更为重要。这次支教之行让海尔学子与希望小学的孩子们都看到了彼此眼中不一样的世界,同频向前,共享成长。

此次研学支教行的目的地在江西。在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学生伴随着清冷的小雨、踏着泥泞的土地,探寻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体验“红军大练兵”,“重走长征路”,师生紧密配合自制“红军餐”,在团队合作互助中,解锁全新的生活技能,身体力行地领悟红军精神,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坚毅品质。

此外,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学校倡导学生自行组队,从兴趣出发申报调研课题,最终同学们形成了“井冈山红色旅游业发展历程”“井冈山革命发展历程和红色革命精神”“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在该历史条件下的合理性”“吉州窑陶瓷艺术文化探究”“海尔希望小学现代科技教育器材完善计划与学生科技教育发展培养计划”等近20个调研课题。这一次的研学支教之行没有游山玩水的轻松,但这种“辛苦”不是被“安排”,而是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主动的投入。有的小组在出发之前就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有的小组在一天的学习行程后,仍然意犹未尽地继续讨论着调研课题;有的小组利用旅程中一切休息时间,打磨支教课程,力求为当地的孩子带来最精彩难忘的学习体验……“争分夺秒”是各个小组的共同体会,学生的表现给了随行指导老师非常多的惊喜,有的老师谈到:“在这趟旅程中,我看到了一个个主动和自主的个体所发挥出的无限能力,当我们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空间与平台,他们真的能反馈给我们太多惊喜。”(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责任编辑:王臻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