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更美、公园更多!@青岛人,身边的变化你感受到了吗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20日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1月20日下午,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感受身边变化 共享城市美好”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管理局、市园林和林业局分别介绍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三水统筹”、公园城市建设等方面工作,全面改善居民生活和居住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之城。


市生态环境局:聚力治污攻坚,打造美好生态环境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持续改善

大气环境保持全省前列。组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30条”,强化夏秋季臭氧治理攻坚,联动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全年累计实施3520个大气治理项目,1-10月,全市PM2.5浓度26微克/立方米,PM10浓度5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81.3%,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全省前三。

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对11个重点河湖“一河一策”精准施治,全年推动实施50个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1-10月,20个国省控断面水质均实现达标,李村河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在全省率先实施整县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累计完成3194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达到60%。全面完成我市772个入河(湖)排污口、6174个入海排污口摸底排查工作,“一口一档”严格分类管理,杜绝污水入河入海,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9%,近年来最佳。

土壤环境有效保障。全力抓好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试点工作,在全国率先实施污染土壤转运联单制,为土壤管理再上“安全链”。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今年完成170个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有关报告评审,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确保市民住得安心。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构建“1+11+N”工作推进机制,已完成海尔废旧家电拆解再循环平台等重点建设项目14个,多措并举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生态示范创建取得实效。编制《美丽青岛建设规划纲要(2022—2035年)》,年底前将印发实施。今年李沧区、即墨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目前全市70%的区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基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基地10处。

做优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提升绿色高质量发展软实力

印发实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17条措施”、惠企政策2.0版,让更多市场主体享受到政策红利,我市首次进入全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竞争力前10名。

更加简便快捷开展环评审批。在全国率先试点打捆审批,审批更加便捷高效,如即墨区9个金属加工项目、西海岸新区18个矿山修复项目打捆办理。积极稳妥扩大“告知承诺审批”试点范围,试点园区扩大到19个,42大类94小类项目审批时限由17天压缩到1天,1100多个项目受益。对761个省市重点项目“一对一服务”,做到即来即审、高效快捷。开展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证核发一体化办理试点。

更加精准高效推进执法监督。在严格执法的同时,更加注重服务指导,在制造、建材等10行业19家企业开启“入企驻厂”帮扶试点,形成行业“环保体检单”,指导同类企业开展规范性自查,惠及企业2300余家。创新实施中小微企业专项正面清单制度,正面清单企业扩容至2583家,数量全国领先。今年非现场执法率达到48.95%,同比提高25.1个百分点,有效减少入企频率,做到无事不扰。

更加用力满足安全用地需要。清单化调度29个修复难度大的重点地块,加快推进修复治理,今年完成了5个地块修复、占全省总数的71%,释放安全用地905亩,全力保障城市更新和城市攻坚安全用地需求。

市水务管理局:坚持“三水统筹”,聚力构建大水网

优质水资源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水动力”

建设大水网。推进现代水网建设三年行动,今年实施76个重点水务项目,水利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0%,成功入选山东省市级水网示范区。全面建设国家、省水网重要节点的官路水库工程,今年底将完成河道开挖填筑工程,争取完成围坝施工的20%,已累计完成投资38.4亿元;2024年完成工程总量的70%;2025年全面完工。水库建成后,与黄水东调承接工程、棘洪滩水库形成“双渠双库”供水局面,每年调蓄超过8亿立方米客水,保证青岛拥有120天以上的水源储备能力。坚持引水、蓄水、供水一体谋划,推进官路水库工程和输配水工程同步建设,全面开展自官路水库向主城区(包括崂山区、城阳区)、即墨、胶州—西海岸新区、平度方向4条输水管线和7座大型水厂建设,总投资约158.6亿元,计划分两阶段实施,项目建成后青岛城乡供水能力将大幅提升。

统筹水资源。科学调蓄雨洪资源,今年以来全市24座大中型水库蓄水5.53亿立方米,调引客水2.9亿立方米,为城乡生活用水提供有力保障。用水高峰时段,城市日供水量达到230万立方米,全市供水秩序平稳有序。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全市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降至8.03立方米和5.4 立方米。加大重点领域节水力度,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污水资源化利用量3亿立方米。青岛再次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

保障优质水。把保障饮水安全重点放在农村,印发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方案》,3年任务2年完成,通过农村供水工程提标改造、单村供水联网并网、未通自来水村庄通水销号等措施,全面提升农村规模化供水保障水平。今年以来,已改造335公里供水主管网和252个村内管网,新增规模化供水村庄1080个,开工建设54个未通自来水村庄。到2025年,全市农村规模化供水人口覆盖比例达到95%、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90%、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

优美水环境为绿色发展谱写“水文章”

雨污合流管网实现清零。全市已完成市政污水管网排查6160公里,排查率达到99%,11月底前将全部完成。投资5.67亿元,完成全市既有49.82公里市政雨污合流管网和建成区177个雨污合流建筑小区改造。今年2月和6月,省住建厅、省生态环境厅完成对我市建成区整县制雨污合流管网清零省级核验,青岛成为全省首个实现整市域城市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城市。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效果显著。全市14处城市黑臭水体已于2017年完成治理。为巩固治理成效,委托第三方每月跟踪监测,持续开展黑臭水体大排查大整治,城市和县城建成区102处水体未发现新的返黑返臭问题,实现动态清零。

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全面提速。全市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24座,总处理能力244.6万吨/日,其中16座城市污水处理厂需提标改造。截至目前,即墨即发、即墨西部、即墨北部及平度崇杰4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已完成提标,全市准Ⅳ类出水标准的污水处理能力达114万吨/日,占总处理能力的46.6%,提前完成省下达的2023年40%目标任务。其余12个提标改造项目中,李村河北岸、娄山河、城阳区、莱西市等7座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世园会、张村河、团岛等5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正在推进前期工作, 2024年底全部完成改造。

优良水生态为美丽青岛提升“水颜值”

美丽示范河湖擦亮城市名片。投资15.6亿元实施小沽河、桃源河、祥茂河等6条段河道综合治理。投资3.13亿元的李村河(张村河)管网改造项目近期开工建设。深化河湖长制抓镇促村考核,开展30条河湖健康评价,排查整治“四乱”问题1765处,查处涉水违法案件7起,河湖环境持续向好,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达到26条,大沽河干流形成了全线水面连通、水鸟翔集的生态和谐景象。

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成效明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6个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平方公里,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86.9%。实施卫星遥感全覆盖监管,今年查处整治水土保持违法违规生产建设项目282个。结合河道治理,建设沿河自然生态绿道,水系绿化达标率超过75%,实现“蓄一河清泉水、成一道风景线”。

水美乡村、水活经济迈出新步伐。实施“水+绿色经济”融合发展,苑庄河、莲荫河等美丽示范河湖串联起多个省级农业高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旅游区。开展官路水库周边道路整治、村容环境和增植补绿三大行动,改善26个村庄人居环境。推进库区周边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今年争取中央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2.12亿元,实施库区移民生态种植、光伏发电、基础设施等扶持项目179个,惠及280个水库移民村。

市园林和林业局:推进公园城市建设,让城市拥有更多绿色

2023年是全市公园城市建设攻坚年,依托青岛“山、海、城”自然生态基底,依据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布局,在2022年建设项目的基础上,继续推进“12131”系统工程,进一步改造城市环境,让城市拥有更多绿色,增加市民的绿色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市民宜居幸福指数。2023年计划实施公园城市建设项目130个,计划完工项目106个,年度计划投资额59.58亿元。截至目前,开工项目130个,开工率100%;完工项目70个,完工率66%;完成投资额58.97亿元,占全年的99%。滨海绿道完成76公里,口袋公园完工60个,综合公园完工9个,林荫廊道完工30条,立体绿化完工118处,完成古树复壮105株,荒山造林0.76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万亩。

科学推进顶层设计。借鉴成都等城市公园城市建设经验,编制完成《青岛市公园城市建设规划(2022-2035)》,提出“海滨风景、公园生活、魅力都市”的核心发展目标,规划生态海湾之城、全域公园之城、活力场景之城、魅力风景之城等7项建设子目标,构建海湾特色公园体系,探索“公园+”城市建设模式,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海湾公园城市”。

高品质推进太平山、浮山建设。一是贯通环山绿道。太平山中央公园7.9公里生态绿道,首次实现中山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榉林公园“四园融合”,新建中山公园花溪谷、桃源山语、松林听风、彩虹栈道等景观节点40处。浮山主山体环山防火通道(绿道)13.5公里全部贯通,首次实现三区融合畅通,建设宁乐广场、逍遥探幽、凭栏观海、桃花坞、童趣园等一大批景观节点和休闲场所。二是完善出入口和停车场。太平山中央公园出入口增加到75个,完成太平山动物园西门停车场改造,极大方便市民入园游园。浮山森林公园建设35个出入口,5个主要出入口中,宁德路、劲松三路、梅岭西路和山东头路已完成,青大一路完成90%,30处次出入口全部完成。三是积极盘活利用现有资源。确定将浮山西北侧原小球场片区建设成全民健身中心,目前已完成了项目立项审批。将浮山南麓优抚医院北侧山林、社会福利院所属山林和“朝阳庵”“荒草庵”纳入浮山整治范围,结合周边区域规划建设荣军公园和历史文化景点,打造成青岛市爱国荣军的新地标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崂山区正在推进“荒草庵”文物保护审批手续办理,按时间节点推进荣军谷区域施工建设。

大力推进公园绿地建设。一是加快山头公园整治。以“拆实墙、还绿景、通园路、便市民”为主,强化还绿于民成效。今年计划新开工建设的7个山头公园已全部开工建设,目前已完工5个。市北区齐鲁康体公园一期已于7月完工开放,累计接纳市民游客约2.6万人次。李沧区双峰山公园正在进行绿道及防火通道开挖、园区挡墙砌筑、地下管线施工。二是老公园改造见成效。以“微更新”理念为指导提升老公园品质,胶州市胶州公园、平度市现河公园、莱西市月湖公园完善提升服务功能,老公园迸发新活力。三是建成一批口袋公园。充分挖掘小区之间的散乱空地、拆除违建后的腾挪空地,将隐藏在城市角落的微小空间升级为适合公众日常休闲的载体。泰州路与泰州六路交叉口,原为破败的老旧房屋,一直是区域内的卫生死角,拆迁置换后建成亢家庄公园。鹊山支路邻里间口袋公园原为裸土花坛,建设休憩活动场地,设置小品廊架、组合座椅,供市民休闲娱乐使用。

加速推动城市绿道体系建设。一是滨海绿道建设全面展开。市北区欢乐滨海城绿道实现自行车道、慢跑道、休闲漫步道的三道贯通,为市民提供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崂山区东海东路修剪过密、长势弱苗木,结合地形修建步道及观海平台,实现透海、观海的景观效果。二是建设河道绿廊。开展河岸绿道建设,提升河岸绿化水平。李沧区金水河林荫道两侧栽植樱花、海棠等花乔木,沿途设有健身设施、休息区、儿童游乐区,为居民提供休闲生态的公共空间。城阳区白沙河入海口南岸修复段已完成挡土墙、防浪墙、木栈道重建。三是推进林荫廊道建设。通过行道树补植、绿化带改造等方式,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林荫通行环境,解决最后一公里遮荫问题,市北区周口路林荫廊道坚持“微改造、精提升”,升级行人步道、增添适老设施、丰富立体绿植、消除裸露土地。李沧区合川路林荫路两侧栽植高大乔木进行遮阴,方便周边居民进入口袋公园内活动健身。

下一步,将进一步挖掘老城区边角地,解决好老城人民急难愁盼的问题,让老城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实施城市微更新,积极谋划一批口袋公园建设,计划在老城区建设100个口袋公园,系统整合城区、街区、园区、社区等内部绿色空间,精细化建设,切实提升老城区居民的绿色获得感。创树精品,进一步提升公园品质。一是继续提升太平山、浮山品质。完成太平山拆除建筑复绿、老旧园区配套基础设施改造、保留建筑改造修缮、森林生态修复、绿化补植和濒危大树复壮;完成浮山“幸福谷”节点、浮山全民健身中心周边绿道连接线建设,配合推进浮山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做好周边道路及配套改造和森林生态修复。二是做好老旧公园改造提升。海泊河公园营造舒适健康的全龄运动公园,全面提升公园景观品质,让公园与城市界面空间多元交融。创新开展公园+建设,不断丰富拓展城市公园功能。进一步挖掘各方资源丰富公园的精神文化,积极推广“公园+”的概念,指导各区市推进公园服务升级,通过开展“公园+科普”、“公园+文化”、“公园+体育”、“公园+科技”、“公园+休闲”等方面的活动,全面提升公园活力,为群众提供更加宜游的公园环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