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青岛人丨陈岩:“出圈”后与艺术亲密无间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留着一块艺术自留地 

陈岩 :“出圈”后 与艺术亲密无间

陈岩迎面走来,身影跳脱,短发飞舞,百果山深秋的过山风将红外套吹起一角,似火苗跃动,衬着她的小麦肤和笑容更暖了。陈岩来自法国巴黎,而30岁之前的陈岩来自青岛。

在2020年的这个秋天,她以联合策展人的身份再度回到家乡,在坐落于李沧区百果园山坡上的融源美术馆完成了一次对她而言更具精神量级和人生意义的高品质展览——“见证不朽——法兰西艺术院士作品展”。“生活和艺术总是息息相关,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其实都保留着一块艺术的自留地,某一天一定会被大师有灵魂的作品唤醒。所以做这件事的意义在于,让人的心灵与生活同时得到滋养。”

这或许正是陈岩从青岛“出走”巴黎的缘由。在巴黎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去看莫奈的画,站在满目的“睡莲”面前,仿佛一下子全世界的喧嚣都消失不见了,只有前所未有的心灵的宁静。在这次法兰西艺术院士的重量级展览上,那些专程前来观展的艺术爱好者们告诉陈岩,他们也拥有如同她当初同样的感受:“不知为什么,站在这里任何一件作品前,都会自然而然地安静下来,好像是被作品传达的某种力量震慑住了……”在陈岩心目中,这是每个人心底那片“自留地”冰冻解除的声音,是来自真正纯粹的创造力的自然激发。它们让陈岩再度确认自己的方向与价值。

世纪之交,那个三十而已的青岛嫚儿在周围异样不解的目光中远行,那时的她不会想到有一句流行一时的网络热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从海天大酒店首批酒店管理人员的岗位上隐退,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度,一切从零开始,需要多大的勇气,陈岩只是轻描淡写地一句:我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度过了基础语言关。

好在那里有她从小向往的艺术,在异国他乡涉足商贸领域的陈岩渐渐发现,中欧之间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需求正变得越来越密集和迫切。中国和欧洲的艺术家们都期待彼此间更加深入的理解和互动,而充满热情、做事认真的艺术爱好者陈岩,似乎天生就具有某种亲和力,艺术家们会直觉地喜欢她、信任她,她也自然而然“出圈”,成为一名“艺术经纪人”。2012年,在全程跟进并对接了一次中国艺术家赴法参加国际艺术展览的高端交流活动之后,陈岩的名号变得响亮,“有文化艺术交流的事情,就找陈岩。”熟悉她的中外艺术家们会这样说。“突然就觉得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原先觉得艺术是如此高不可攀,此生就这样错过了与它亲密接触的机会,其实你的爱好会以不同的形式去发展。现在我变成了与艺术最密切无间的人。”提及这些,陈岩的笑容愈发灿烂。

青岛的艺术创作如何走出自说自话的小圈子,进入更广阔的国际交流视野,这也是陈岩一直思索并致力于去做的事情。2015年她第一次以策展人的身份回到青岛,联手青岛市雕塑馆推出了欧洲当代艺术展。她至今清晰地记得,那次集中了欧洲不同国籍的艺术家和不同艺术门类丰富作品的展览,在自己家乡的艺术圈内外激起的波澜。这次回来的意义又与以往不同。

虽然回青岛的次数变得越来越频繁,陈岩还是能够明显察觉到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的新变化。“很多地方都变了:曾经大学路上的家变成了网红打卡地,印象中的工业聚集区李沧区的整体建设风貌更是有质的飞跃;还有熟悉的海天大酒店,变为青岛第一高楼……据说当身在法国的陈岩看到朋友发来的“老海天”被拆除的照片时,痛哭了一场,她感觉自己的青春被拆除了……而今她要为这片青春之地寻回一抹艺术的青春色彩。

“说实话,每次我都是迫不及待地回到青岛,但呆一段时间就又想要离开。这座城市缺少一种文化艺术的浓厚氛围。” 陈岩告诉记者,这次法兰西艺术院士作品展,实际上是青岛打造的法兰西院士(中国)创作基地的一项内容,包括这次展览的举办地、刚刚开馆的融源美术馆,也是创作基地的一部分。作为青岛促进中法两国文化艺术交流互通的新平台,依托法兰西艺术院,青岛也将与国内知名艺术家及艺术机构紧密合作,使这里成为推介法兰西艺术文化的窗口。而深度参与其中的陈岩,未来也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青岛的国际艺术交流领域。

不仅如此,随着融源美术馆的开馆,陈岩亦在与青岛相关部门和机构对接,期冀对分布在国内外的青岛籍知名艺术家加以整合和推介,丰厚青岛本土的艺术土壤,“希望我们这个平台也能成为青岛籍艺术家进行国内外交流的平台。”

融源美术馆首展以来的每一天,陈岩几乎都会亲临展场,在每一件作品前停驻一段时间,她特别向记者提及两位在展览筹备的近一年时间里相继去世的老院士——特里墨瓦有一幅3米多宽的油画作品,是在他96岁时完成的,一条长线从头到尾,功底和经验体现在最简单的笔触上;卡尔多院士在创作人物雕塑时,会把人物的照片挂满创作室,仿佛每时每刻都在与被创作者对话……每一位院士都有着纯粹的精神和艺术观,眼中永远有很亮的光芒。“在世界的纷乱中,我觉得真正的艺术就是一种疗愈的方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 魏)

责任编辑:王凤一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