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工作中发现故事,在故事中阐释教育理念。今年,青岛市教育局与青岛日报社联合推出“青岛教育故事”栏目,记录身边教师微小却彰显职业精神的故事。活动启动后,陆续收到学生和家长提供的线索,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据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学生心脏病病发,老师及时救治,之后时刻留心观察;学校对面的大棚里冒起浓烟,校长与门卫抱着灭火器三次冲进火场,及时扑灭火情;老师骨折,仍坚持拄拐上课;特教学校里脑瘫孩子无法发出声音,老师便给孩子做口腔按摩,带孩子练习发音的舌位……校园里,时时是教育之时,事事是教育之机。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书写着教育爱的底色。
为了提醒学生吃药,他给自己定了闹钟
在青岛四十二中,班主任杜麒正在安排学生去操场大课间活动。突然有学生跑来告诉他,学生小西在厕所昏倒了。杜麒赶紧拉上隔壁班的女老师,飞奔过去把小西抬出来,让孩子躺平,按照校医和家长的指导帮孩子复苏。“她有心脏病,入学后家长就说明了情况,所以我会多留心这个孩子。”杜麒说,为了保护孩子隐私,他偷偷叮嘱了坐在小西身边的同学,多关注小西的动态,尽量陪同小西去厕所。因为生病,小西每天早读后都要服药。怕孩子忘记,杜麒定了闹钟,每天提醒自己,再去轻声提醒小西。在轻松的学习环境里,小西发病的次数明显减少,甚至可以参与一些集体活动。
为了让学生会说话,她每天给学生口腔按摩
青岛仁爱学校是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老师苏珊珊本学期在低年级担任班主任,低年级的学生年纪小,能力弱,有的孩子中午不能够独立吃完饭,老师就每天给学生喂饭。十岁的子辰是一个脑瘫加自闭多重残障的孩子,虽然有陪读家长陪同上学,可他还是时不时地在课堂上发出怪声。苏珊珊发现,子辰虽然能发出声音,可是他几乎没有有效语言。苏珊珊跟学校的口腔老师进行“联合会诊”,发现子辰由于长期吃软食,牙齿已经严重变形。苏珊珊就利用学到的口腔按摩方法,每天早上给子辰进行口腔按摩,课间带子辰体会发音的舌位。慢慢的,子辰能发出闭口音了,逐渐找到自信的孩子看老师的眼神也发生了变化。上课时,他再也没有发出怪声,而是很努力地跟着老师读生字和词语。
为了挽救村民百万元损失,校长三次冲进火场
10月22日上午,胶州市胶北桃源小学对面的一处大棚失火。正在校园里的胶北桃源小学校长周茂欣与门卫孙笑华第一时间冲到现场。棚子里面浓烟滚滚,看不清楚具体的情况,棚主的女儿在一旁吓得手足无措。周茂欣知道,学校对面的葡萄大棚有5亩,作物经济价值100多万元,大棚周围都是易燃物,而大棚主人就住在棚的北侧。得知大棚没有灭火器,周茂欣和孙笑华飞奔回学校,从保安室里取出两个泡沫灭火器对准火焰根部喷洒。灭火器用完了,火势却未减,两个人又跑回六年级教室,拿出灭火器再次奔往大棚。此时火势已经蔓延到了棚顶,两人被烟雾熏得直流眼泪。他们在大棚和学校间跑了三个来回,火势才被控制住,也终于等到了消防救援人员到达,为救火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为了不让学生落课,她拄着拐也要站在讲台上
开学时,五十三中初二年级英语老师张晓蕾下楼梯时不慎踩空,造成右脚脚踝骨折、韧带撕裂,医生建议她至少静养三个月。虽然家人照顾有加,学校也为张晓蕾安排了代班和代课教师,但张晓蕾躺在病床上,心里却放心不下自己的学生。为了不让孩子们落下课,她“在线”抓学习,修养几周就拄着拐杖一瘸一拐走进了学校。为了避开人潮,张晓蕾每天要提前出发。尽管行动不便,她仍然拄着双拐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讲台上、操场边、课间的走廊一角、校运动会的赛场边……上课时,为了方便板书,她时不时地要拿着粉笔单脚站立。就这样,张晓蕾坚持给学生们上好了一节又一节的课,陪伴学生们度过了一天又一天。
我们还在继续收集教育故事。读者可将故事概况和联系方式发送到邮箱:iqdedu@163.com,或在“青岛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和“青岛教育家”微信公众号留言。期待在您的讲述中发现更多教育过程中的人性光辉。(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黎)
责任编辑: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