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7日讯 7日下午,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举办2023年“走进市办实事 见证民生项目”城市书房项目观摩座谈活动,邀请受益群众代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机关干部代表和新闻记者40余人参加活动,现场观摩青岛市城市书房市南区明阅岛分馆、崂山区猫头鹰分馆。
城市书房是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市民群众身边的“微型公共图书馆”。2023年,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将“打造集全民阅读、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书房”列入市办实事。2023年,各区(市)分别建设了5处城市书房,全市已建成50处城市书房,市办实事城市书房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城市书房全部纳入全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与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实现图书通借通还。
青岛市城市书房总面积16823平方米,图书数量近40万册,投资额3970余万元。该项目的实施,将惠及我市千万市民群众,特别是在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难以覆盖的区域,能够打通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市民群众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有效增加基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对于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市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为高质量完成2023年市办实事城市书房建设任务,今年2月,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区(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同志赴威海市考察学习了城市书房建设经验。6月,会同市财政局印发了《青岛市城市书房建设实施方案》,对2023年城市书房建设提出明确目标和要求。为使城市书房能够充分展现青岛城市文化内涵,突出体现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特点,8月,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通过官方网站、媒体等多渠道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了青岛市城市书房形象标识(LOGO)设计方案160余件。目前,全市城市书房已使用统一形象标识。
开展“走进市办实事、见证民生项目”活动,广邀社会各界代表现场观摩体验、监督项目实施、评议项目质效、提出意见建议,已成为人民群众参与市办实事、共谋民生发展的重要途径。下一步,市文化和旅游局将根据城市发展和群众需求,在有条件的区域,合理布局,逐步增加城市书房数量,力争形成覆盖全市、布局合理、方便快捷、全民共享的城市书房服务网络,打造15分钟城市阅读圈,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引领青岛文化新风尚。(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马晓婷/文 王雷/图、视频)
责任编辑:孙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