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微观|让绿色消费成为常态

禁用“美颜”生鲜灯、整治商品过度包装、平价国货潮牌走红、军大衣取代羽绒服……今年以来,消费市场称得上“风景这边独好”,主打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的商品成为市场宠儿,这一现象是绿色消费理念的生动注解。

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提出,推广绿色消费。要求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消费市场……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倡导理性消费,强调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绿色消费环境的打造离不开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共同参与。曾几何时,一些商家主打“颜值”战术、包装策略,突出商品的外在形象,华而不实,而弱化了商品价值本身,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又引导不良消费观,扰乱了市场秩序。现在,“关掉”灯光、包装等“美颜神器”,让消费者了解商品的真实品质,让真正注重产品质量和性价比的商家被看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商品的性价比,以老牌国货为代表的优质国货走红。这不仅体现了消费者务实、节俭的消费观,也反映了市场对健康、环保、实惠产品的需求。

部门监管是实现绿色消费的重要保障。此前,国家相关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过度包装治理的通知》《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响应,在全市范围内相继开展商品过度包装专项整治、更换生鲜灯大排查行动,为市民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在政策施行过程中,部分商户整改缓慢,甚至只做表面文章。以禁用生鲜灯为例,有商家将生鲜灯改为可调节光源,或将红色塑料袋套在白炽灯上,打“擦边球”。对此,市场监管部门还需进一步调整措施,确保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日益提升,在此背景下,绿色消费作为拓展新型消费的一种方式,更应成为生活常态,推而广之。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