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崂山的森林深处,一群身着藏蓝色警服的年轻人,携带各种装备,穿梭于山林之间。他们是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重要力量,为了打击不法分子,经常在山林中寻找各种线索;他们默默守护着全球重要的候鸟迁徙路线,屡破大案,却没有收到过一面锦旗:他们保护的对象,只会鸣叫或者在风中发出“沙沙”声响。7日,记者跟访崂山公安分局森林警察大队在林区巡查,听他们讲述了森林里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每天有10支森林警察小队巡山护林
7日下午,记者跟随崂山公安分局森林警察大队的一支巡逻小队,从大河东水库东侧开始登山。当天的天气虽然暖和,但队员们不敢掉以轻心。多日未曾降雨,山上的土石干燥松动,稍不留神,很容易滑倒;这片山坡的植被以黑松为主,松针很容易划伤裸露在外的皮肤。
走到一处地势相对平坦的区域时,带队巡逻的民警孙世伟告诉记者,每天有10支这样的小队穿梭在崂山、浮山的山林之间,每一支巡逻小队,都在随时准备打击各种涉及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并搜集各种线索。
爬上陡峭的山壁,越过乱石成堆的山涧……在山林中巡逻并非易事,却是保护生态环境、震慑不法分子的有效手段。和其他警种不同,森林警察办理的案件有特殊性,不法分子偷猎、偷挖的是野生动植物,山林中没有监控,还缺少目击者,定时的巡逻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还能收集到各种线索。
民警和辅警在山林间巡逻。 刘卓毅 摄
守护森林为生态平衡撑起“保护伞”
崂山是5A级景区,是山海相间的人间美景,有超过30万亩山林,今年1月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崂山共调查记录到物种1690多种,是我国同纬度地区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带。
全世界八条重要的候鸟迁徙路线中,有三条穿越中国,山东半岛是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青岛正好位于沿海迁徙的这条路线上,地处北纬36度黄海之滨的崂山,是候鸟迁徙时休息或者补给的陆地最后一站。从这个角度看,守护崂山这片森林,就是守护我们的家园。
崂山不仅是鸟类等动物的乐园,也是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景区,每年有数百万游客在崂山游玩,还有数十万居民居住在周边。大部分人都是把鸟类当成朋友和邻居,但总少不了一些居心叵测、企图从中非法牟利的不法分子,森林警察的职责就是决不能让他们得逞,为生态平衡撑起“保护伞”。
一名涉嫌非法狩猎的犯罪嫌疑人被民警抓获。
三人捡拾海鸥蛋被警方一举抓获
2021年4月底的一天,崂山公安分局森林警察大队接到动物保护部门报警,在崂山东部海域的长门岩岛上,有人在捡拾海鸥蛋。
为了实地勘查,民警李世峰和同事冒着风浪乘船出海调查,岛上没有码头,船只无法靠岸,只能在距离岛屿100多米外停下,换乘比较颠簸的小艇登陆。经过搜寻,民警熟悉了岛上的生态环境,还掌握了重要的证据。“长门岩是海岛,人要上岛,肯定要乘船,他们要牟利,把海鸥蛋带回来不可能只是自己吃,很可能要出售。”民警一边摸排船舶出海情况,一边在沿岸的农家宴走访摸排,很快有了发现。在掌握充分证据后,民警将三名捡拾海鸥蛋的犯罪嫌疑人先后抓获。
据犯罪嫌疑人交代,他们相约驾快艇到长门岩岛捡拾海鸥蛋,随后运回至各自家中。共捡拾了760多枚海鸥蛋,其中部分被他们食用或赠送他人,还有的被端上了农家宴的餐桌。经鉴定,涉案海鸥蛋是国家“三有”保护野生动物黑尾鸥的蛋。
“野生动物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办案民警告诉记者,三人在禁猎区和禁猎期捡拾、食用海鸥蛋,导致当地野生动物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逆的损害。
崂山公安分局森林警察大队民警和辅警在清理山上的捕鸟网。
生态警务联管守护崂山绿水青山
几年前,民警孙世伟带队巡查到劈石口附近的山坡时,发现了一道捕鸟网,上面有三只猫头鹰。孙世伟和同事立刻拍照取证,随后上前解救。经过一番调查,他们找到了架网捕鸟的不法分子。
虽然案件已经破获,但想到三只猫头鹰被困时的状态,孙世伟叹了一口气。很多人都知道猫头鹰是捕鼠高手,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但对于捕鸟者来说,猫头鹰是他们最不想见到的,因为一旦被网住,叫声凄厉,很多鸟被吓得不往这边飞,而且猫头鹰性格凶猛,会攻击人,肉也不好吃。很多不法分子一旦看见网上有猫头鹰,会第一时间“处理”。
森林警察平时的工作,看上去只是在保护动植物,实际上保护的是整个大自然,当然,也包括人类自己。森林警察大队民警李世峰感叹,虽然听不到被他们保护的野生动植物道谢,但每次听见鸟叫,听见风吹着树叶沙沙作响,犹如听见了旋律优美的绿色协奏曲。
如今的崂山区,已经有了17名民警担任“生态警长”,60人担任“生态警员”,还有1500多人担任“生态警务联管员”,200多人担任“生态警务志愿者”,实现了以生态警务联勤“小支点”撬动林区景区社区治理大提升,这是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绿色发展的新型警务机制,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全新融入。(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首席记者 刘卓毅)
责任编辑: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