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突破锂离子电容器前沿技术,相关成果在国内首次量产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11日讯 观海新闻记者自市科技局了解到,近日,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的“轨道交通高性能锂离子电容器卡脖子技术”前沿成果实现量产,这是相关技术成果在国内首次量产。

锂离子电容器是超级电容器的升级产品,兼具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等特性,可用于风电领域的调频调桨、智能电网的二次调频、轨道交通的能量回收等,但其制备技术长期以来始终被国外垄断。自2020年以来,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便针对功率型储能器件锂离子电容器的国产化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研发工作,突破了系列技术难点,取得了显著成果。相关技术成果已经在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的单体产线上进行了自动化组装验证,所获锂离子电容器的单体容量、内阻、寿命等参数均得到了行业专家认可。目前,经过中试环节等多次攻关试验,相关技术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线上运行,制备出了合格的锂离子电容器单体,其单体容量1400至2000法拉,在18秒快速充电条件下,循环使用寿命可高达50万次,循环寿命居世界领先。

作为全省首批5家省实验室之一,自2021年7月获批以来,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不断提升实验室原始创新能力,推进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产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通讯员 王静)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