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公示,确定丁文红等83名个人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拟表彰对象、5G标准与产业创新团队等50个团队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拟表彰对象。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陆铭华、青岛海关技术中心崔鹤、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梁建英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拟表彰对象名单。

上下滑动阅览
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是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今年首次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表彰。
而就在10天前,青岛市工信局下发《关于开展青岛市卓越工程师培育试点工作的通知》,根据该文件,青岛市将紧扣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需求,培育一支具备过硬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为我市重点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潜在卓越工程师人才队伍。顶层设计、系统谋划、牵引推动……以培养国家急需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己任,打通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的“最后一公里”,青岛正在探索一条以企业为主导的产才融合的新路。
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021年9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强调:“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此次评选表彰工作正是以此为总遵循、总方向,在相关地区和部门组织推荐、集体研究的基础上,经综合评审、统筹考虑,确定了拟表彰的国家卓越工程师83人、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50个。

青岛正为培育卓越工程师队伍提供更包容的发展环境、更广阔的创业舞台。
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是基于我国在新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提出的现实要求。从2001年到2021年,我国工科本科生在校人数从157.4万增长到644.0万,增幅4.1倍;工科研究生招生人数从6.3万增长到41.9万,增长了6.7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教育体系,“工程师红利”逐步显现。但与现实需要相比,我们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每年工科毕业生数量庞大,但其工程实践及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难以满足企业对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工程人才的需求。解决这一问题,要聚焦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构性矛盾,聚焦卓越工程师的核心素养,将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工程教育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
抢占战略制高点
此次拟表彰名单的含金量十足。既有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学院派专家,也有来自政府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的领军人物。他们的研究领域大都是围绕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或是聚焦制约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卡脖子”领域,或是聚焦面向未来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的工程技术新方向。他们的科研成果是我国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重要高点。

改变分析化学仪器“卡脖子”局面,青岛海关技术中心食品污染物和添加剂检测实验室研究员崔鹤“说干就干”。从大学老师到实验室普通食品农产品检测员,再到承担国家科研任务,崔鹤始终关注着我国分析化学发展水平和国际领先分析仪器技术发展动态。在日常口岸技术把关的工作中,崔鹤发现,国内实验室使用的高端仪器设备,如离子色谱仪等,基本都是国外品牌,价格昂贵、使用成本高,配件耗材有时不能及时到货,设施设备受制于人。2012年,崔鹤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整合了国内从事离子色谱仪器生产、基础研究、方法应用、标准制定等最具实力的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成功申报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他带领团队长年累月持续开展技术攻关,顺利完成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发明了色谱填料合成新工艺,全面突破了离子色谱软硬件技术。其科研团队制定了离子色谱分析的仪器标准、方法标准、标准物质,构建了我国离子色谱技术标准体系,实现了多项“全国首次”。

实现高铁装备一次次“从0到1”的突破,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梁建英在技术创新的路上从未止步。主持设计“和谐号”“复兴号”,成功研制运营时速200公里到35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的高速动车组以及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梁建英带领近千人研发团队,掌握高速动车组关键核心技术,助力中国高铁成为亮丽的“国家名片”。一列动车组的零部件有五十余万个,设计图纸有几万张,研制高速动车组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产品可以买来,技术创新能力是买不来的。”梁建英说,速度提升的背后,是一道道需要跨越的高难度技术门槛。“技术创新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她坦言,“搞科研,成功不过一瞬间。为了这一刻,需要经历成千上万次的失败,然后不断调整、再优化。”她心里一直憋着这样一股劲,“广袤的国土、巨大的客流量、复杂的地貌、国家的支持、旅客的期盼,你不做到世界最好,就对不起这个国家和时代。”
找准育才需求点
从产业转型升级规律看,找准一名尖端人才、集聚一个优秀团队,就有可能创成一家企业、带强一个产业;同样,拥有一批高科技产业集群和专精特新企业,必然能吸引更多拔尖人才争先向往、竞相集聚。

在探索培育卓越工程师的路上,青岛将围绕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精准育才。11月24日,市工信局下发《关于开展青岛市卓越工程师培育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紧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等我市重点产业领域,建成我市首批卓越工程师培育人才信息库,年内从中遴选不低于30名卓越工程师重点培育对象。根据前期对青岛市164家企业的调研,青岛将卓越工程师具体界定为: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备十年以上工龄,具备牵头大型或复杂工程项目开发和建设的实战经验,跨学科能力突出,能够独立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难题,身怀绝技绝活,重视技艺传承,取得突出业绩和成果,为企业科技创新和青岛市重点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一线工程技术人才。具体实施环节,青岛发挥产业、园区和企业集聚人才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行“卓越人才+创新团队+优质项目”模式,通过制定培育指导方案、开展人才挖掘建库、搭建人才培育站点、打造传帮带培养机制等措施,形成分级指导、层层递进、动态管理的梯度培育格局。人才是构建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以制造业立身的青岛,将为培育卓越工程师队伍提供更包容的发展环境、更广阔的创业舞台。
欢迎发送邮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