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 | 传承与创意,山东文化“两创”一路生花

一把传承千年的“国货礼品”鲁班锁,凹凸啮合,吸引众人围观;一朵朵精致逼真的煎饼花,在一卷一折间盛开指尖,令观者赞叹……前不久,在“好品山东 好客山东”北京推介会上,山东手造再一次出圈,它们不单单是一件器物,一道美食,在浸润了时光与岁月之后,它们更饱含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1月10日-12日,“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2023北京推介活动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国货礼品”鲁班锁等文化精品亮相。

“一山一水一圣人”“诸子百家半山东”的美誉传天下,孔孟之乡、礼仪之邦、黄河文化、泰山文化等诸多文化加身,有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然基因”和丰富文化资源的山东,向来不乏文化传承的底气和自信。作为文化“两创”的首倡地,近年来山东持续深入推进文化“两创”,一系列生动实践在齐鲁大地生发。

在传承中弘扬,山东深挖底蕴托举文化“两创”新高地。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今年9月份举办的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大型文脉工程《齐鲁文库》首批成果发布。作为山东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献编纂出版项目、“山东文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齐鲁文库》旨在打造齐鲁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大成之作,立起新时代“文化泰山”。

2017年,对境外中华古文献进行调查、回归、整理和研究的综合性文化工程——山东重大文化工程“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启动;2019年,全球儒学研究传播交流实体平台——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正式成立;2022年,中华儒学经典著作集成《儒典》面世。此外,体现齐鲁文化地域特色的“海岱考古”品牌,深挖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不断丰富着齐鲁文化内涵。扎稳文化“两创”根基,才能不负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之名,通过充分挖掘、全面阐释和成果转化,“山东文脉”工程的扎实推进必将深刻展现齐鲁文化的资源优势和文化价值优势。

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齐鲁文库》首批成果发布。来源:齐鲁频道

以文化带创新,山东不断谋篇布局推动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山东手造”文化品牌工程的持续打造,是山东深入推进“两创”的重要举措。从各地市手造节接连举办,到“山东手造”旗舰店、展示体验中心布局亮相;从非遗工坊的打造,到“山东手造”进景区……“山东手造”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统一起来,不仅让一批批精于齐鲁文化传承的匠人、匠品焕发新生,更促进了文化产业活化和文旅消费升级。

2023青岛第二届手造节暨胶东五市手造交流展示活动上,手造匠人和技艺大师的作品在胶东特色手造艺术展区进行展示。

不止于此,持续全年、辐射全省的“黄河大集”,更是一场集合保护传承黄河文化、齐鲁文化,推动大集文旅消费的盛大Party,主打立足本土文化优势、统筹全省资源,让寻根之人能触摸“乡愁”,让慕名打卡者乐享“饕餮”,这就是“黄河大集”的魅力所在。

以数字启未来,山东积极开展文化数字化建设拥抱新时代。今年4月份,山东印发《山东省文化数字化行动计划》,以一项项明确完成时限、责任单位的具体措施,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在2023青岛数字文化应用发展大会上,京东方展位将“只此青绿”的千里江山图进行数字化呈现。 邢志峰 摄

就青岛而言,城市依托产业优势,实施重大数字文化产业工程,打造青岛数字文化产业高地,在数字视听、数字出版、数字设计、数字装备等方面培育一批创新增长点、增长带、增长极,推动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打造国家级科技创新示范基地,高水平举办青岛数字文化应用发展大会,打造数字文化应用产品交易云平台,不断带动数字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是文化繁荣不可逃避的命题,谁先把握住、谁先利用好,谁就能掌握文化领地的主动权。从这一方面论,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事业是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山东力量和山东智慧的应有之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推动文化“两创”、打造文化活态传承新模式,山东一直都在,并且一路生花!(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陈海芹 王凯)

责任编辑:程雪涵、王国钰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