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青岛初步实现“大病不出区市、小病不出镇街”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18日讯 基层医疗是卫生健康事业的“网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群众看病就医等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18日下午,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市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扩容下沉,初步实现了“大病不出区市、小病不出镇街”,基层居民就医服务更高效、便捷和安全。

名医基层工作站更好满足就医需求

据介绍,目前,青岛已建成28家社区医院、16家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建有102家镇街卫生院、1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3433个一体化村卫生室,形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其中,全部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基本标准,30.7%达到推荐标准。我市有3433个一体化村卫生室配齐重点人群智慧随访和康复理疗设备,519个中心村卫生室配齐心电图机、除颤仪、血液分析仪等设备。

青岛在加强基层机构建设的同时,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软实力。我市出台乡村医生社会保障政策,落实老年乡村医生补助政策,保障乡村医生待遇,提升乡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通过全面落实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医学生免试注册乡村医生制度,提高乡医学历水平。目前,我市持有大专以上学历以及持有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全科助理医师总人数占比达到了68.5%,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不仅如此,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青岛已建成150个基层特色专科,选拔培养出15名“齐鲁基层名医”、100名“岛城基层名医”,设立240个名医基层工作站,不断满足患者个性化就医需求。

预约号源下沉家庭医生(团队)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公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我市已优化建设16个县域医共体,试点建设6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覆盖300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青大附院与市南区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建设“共管病房”,市立医院与莱西市合作推进县、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青岛还建设了30个重大疾病专科联盟,建成医学影像、远程医疗、检查检验、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72个诊疗中心,完成远程影像和远程心电诊断4.4万余人次,集中供应消毒产品3万余件。

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就医更加方便,青岛深化基层便民惠民举措,预约号源下沉、基层机构延时服务、慢性病长处方等落实情况均领先并优于全省水平和国家标准。

目前,我市全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能开具慢病长期处方,并推行了“先诊疗、后结算”的一站式服务。每周至少3个工作日有一名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临床专业人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值守服务。这些创新举措自今年9月实施以来,已有3859人次的群众通过家庭医生(团队)提前预约,慢病长处方已开具12.2万份,各区市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临床专业技术人员基层接诊数量达到48.5万人次,延时服务时间内全市共接诊患者7.26万人次。

青岛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也在不断完善,目前已经建成173个国医馆,其中包括61个精品国医馆,打造100个中医特色村卫生室。全市100%的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9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覆盖城乡的15分钟基层中医药服务圈已经形成,服务能力居全省前列。(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