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创计划”结“硕果”:2023年全市海洋技术合同成交额40.8亿元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19日讯 观海新闻记者自青岛市政府新闻办19日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得知,2021年以来,市科技局聚焦海洋新兴产业“强链、补链”,实施“海创计划”,着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带动人才、项目、平台、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汇聚,塑造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动能。据悉,今年全市海洋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0.8亿元。



青岛鼓励采取竞争立项、“组阁揭榜”等方式,聚焦海洋重点产业领域设立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以最高每项500万元的支持额度鼓励产学研协同创新。鼓励面向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实施海洋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在若干涉海领域开展具有示范引领性的系统集成、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每项支持额度最高1000万元。近三年,市科技局已累计支持并实施海洋领域关键技术攻关项目57项、海洋科技创新示范工程项目2项,支持总额达1.68亿元。其中,仅2项海洋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就带动社会资本科研投入过亿元。另外,通过部、省、市政策联动,科技局还帮助项目单位争取国家、省重点研发资金总数达2.7亿元。

青岛建立常态化产学研对接机制,优化海洋领域企业创新生态。举办科创沙龙,为海洋探测与监测装备、现代海洋渔业、海洋新材料、水下无人智能装备等细分领域的拟上市企业赋能,打造开放式、集聚化细分领域“创新创业微生态”,累计吸引120余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投资机构参与。建设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与20余家生物科技公司开展技术合作和新产品研发、推广,孵化海洋科技企业,打造海洋生物制品、海洋功能食品等海洋生物产业体系。推动特种食品研究院建设,集聚上下游企业10余家。哈工程船舶科技园聚焦军民融合科技协同研发、成果双向转移转化,已集聚150余家科技企业。

鼓励骨干企业发挥作用,为提升全市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作出贡献。国信集团组织研发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累计航程近7000海里,首期试产深远海高品质大黄鱼1200余吨,标志着我市“船载舱养”模式获得成功。由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海洋大学研发的国内首个抗肿瘤海洋药物BG136也进入临床研究阶段。“舰船轻型燃气轮机综合试验平台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由青岛中科国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建设,在300万元资金的支持下,实现了燃气轮机的产业化。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持续推动“海创计划”落地、落实,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科学配置创新要素资源,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在海洋战略新兴产业方向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要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海洋领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为实体经济振兴发展贡献科技力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