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2020年11月10日青岛日报02版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青报访谈⑥

创新驱动,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市委党校、驻青高校专家学者谈以改革创新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并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

专家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规划建议为“十四五”时期经济和产业发展,廓清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坚定了方向,为青岛在新发展阶段推进城市能级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打造创新高地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青岛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三核’之一,负有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的重要使命。去年,我市发动15个攻势,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对城市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来看,只有‘三端’并举、协同发力,才能建成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青岛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胡金焱说。

胡金焱认为,在政府端,要把科技创新摆在青岛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实施人才强市、高教强市、科技强市战略,充分挖掘人才、教育、科技优势,通过扶持引导有效融合,为创新、技术和产业变革提供强大动力。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为牵引,加大研发投入,依托高校人才优势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实现产学研协同发展。完善高等教育和人才支持政策,健全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服务体系,为培育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奠定人才基础,激发全市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在企业端,青岛传统的‘五朵金花’正在转型迭代中实现创新要素的快速聚集,海尔、海信等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明显,初步呈现对城市创新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胡金焱说,但当务之急还是要培育发展一大批创新型、科技型企业,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发挥企业家和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创新作用,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胡金焱看来,在高校院所端,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大学等驻青高校各有所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一流高校在青岛布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等一大批科研院所聚集青岛,青岛正在逐渐成长为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的北方重镇。高校院所需要发挥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揽储人才的作用,根据产业布局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引好人才、用好人才、育好人才,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共性技术研发能力,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实现大转化。也需要加大对科研工作的绩效激励力度,充分体现科研人员的创新价值,形成尊重创新、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

科技自立自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要全方位、整体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即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五位一体’各方面全过程的‘高质量’。”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主任、青岛市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文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只有做到产业发展高素质、生态环境高颜值、文化建设高气质、社会治理高品质、民生保障高水平,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要求。”

关于高质量发展与创新的关系,刘文俭认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和城市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在刘文俭看来,对青岛而言,要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市、质量强市、网络强市、数字青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面向“十四五”,担负众多国家使命的青岛,要在推进全面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各级各部门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指引,把创建品牌作为战略举措,把转型升级作为战略思路,把品质青岛作为战略定位,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学义)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