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服务业直接服务亿万劳动者和广大用人单位,对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2月20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召开新闻媒体通气会,发布《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实施方案》,以打造中国北方城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高地为目标,推出七大行动18项计划,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和创新供给方式,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新动能,促进劳动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为青岛全面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高质量人力资源支撑。
“加速跑”的人力资源服务业
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中最具赋能百业的“链点”特质。它不仅直接服务亿万劳动者和广大用人单位,更是创新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对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助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丰富的人力资源禀赋,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前景。根据人社部数据,2022年,我国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6.3万家、实现营业收入2.5万亿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59.1%、27.6%;全行业共举办各类招聘会27万场,服务了3.1亿人次劳动者。

青岛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入选首批12家国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
青岛早早就开始涉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伴随着外资企业的到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便开始在青岛布局发展。从最初的人事代理、职业介绍,拓展到招聘、培训、猎头、外包、管理咨询,再到人力资源+数字科技,青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产品内容、服务品类不断拓展细分,产业发展规模也呈现出不断上升之势。据《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报告(2022)》,去年青岛规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含劳务派遣机构)达319家,比“十三五”末增长23.6%,从业人员2.23万人,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营收突破400亿元,约占全省营收的三分之一。而截至今年11月底,规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含劳务派遣机构)达到368家、营收突破31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67%、10.5%。尽管近年来人力资源服务业“加速”起跑,但从全国行业发展总体来看,整体实力大而不强、协同发展水平不高、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等问题,仍是制约其发展的“通病”。
七大行动打造产业“北方高地”
面对行业“通病”,向新求变、培育新增长点才能华丽转身。为此,青岛也在努力“破题”。20日发布的《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实施方案》,以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为重点,明确将实施7大行动18项计划,力争打造中国北方城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高地。实施“壮大培育市场主体”行动。做强做大头部骨干企业,到2025年,重点培育形成8家左右营收超10亿元的人力资源服务头部企业和70家左右营收超1亿元的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重点引进15家左右的高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实施“强化服务发展作用”行动。开展“人力资源+实体经济”服务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搭建制造业等重点领域人力资源服务供需对接平台。开展“人力资源+”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系列活动。实施“建强集聚发展平台”行动,到“十四五”末建成1个国家级、3个省级、5个市级和区(市)级产业园区。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全面推进青岛国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实施“增强创新发展动能”行动,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鼓励培育创新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人力资源服务业态。深化共享经济在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应用。实施“提升开放发展水平”行动。积极引进市场急需的海外优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项目和技术,大力推广“外输内引”“项目陪跑”“离岸外包”等人才输出培养与回流的国际人力资源服务贸易交付模式。实施“夯实行业发展基础”行动。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行业统计监测制度。健全行业信用标准体系。实施“优化提升发展环境”行动。加强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各项产业政策供给。规范人力资源市场活动,强化人力资源市场领域信息安全保护。
角力城市新赛场
当下,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正成为各个城市竞相角力的新赛场。上海依托其先发优势,不断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截至2022年末,在沪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到3609家,全年营业收入4719亿元,其中包括上海外服等一批营收过百亿的国内外行业龙头。重庆锚定人力资源服务业“千亿跃升”目标,出台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宁波推出了《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力争到2025年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到2500家,其中,中高端服务机构占比超过35%。

在西海岸新区举行的“人力资源+链主企业”专项对接活动,现场解决200余个用工需求。
尽管近年来青岛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表现出强劲动力和发展韧性,但对标“优等生”,青岛的产业规模差距还不小,尤其是在头部骨干企业方面,年营收过10亿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在青岛不多。意识到行业头部骨干企业的不足,此次新推出的行动计划,首先提出实施 “壮大培育市场主体”行动,把做强做大头部骨干企业放在了首位。“只有‘龙头’强起来,才能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提升青岛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市场竞争力,也希望借由‘龙头’企业强化其在行业发展的导向引领、拉动整个产业的业态升级。”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想在新一轮产业角力中赢得先机,不仅需要培育更多“头雁”领航,更要在产业业态上“出新招”,尤其是在科技赋能、数字化上做文章。这次提出的“增强创新发展动能”行动,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尤其是鼓励培育人岗智能匹配、人力资源素质智能测评等新增长点。引导人力资源平台企业加强数据、产品、内容等资源整合共享,扩大网络招聘、直播带岗等线上服务覆盖面。面对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形态多样化,政府“有为”同时,企业也在“主动求变”。青岛职多多集团公司搭建智慧就业服务平台设施,为基层人才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就业一体化解决方案;青岛蓝海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招聘视频超过500个,单集视频最高点击量超650w+……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建有专业性人力资源服务网站248个,基于微信、抖音、自媒体公众平台等软件近千个,非公共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年营收超过10亿元。不仅如此,依托国家级青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国家人力资源服务特色出口基地,青岛也在人力资源服务业“国际化”上不断摸索,尤其是在“外输内引”“项目陪跑”“离岸外包”等人才输出培养与回流的国际人力资源服务贸易交付模式上,已经有多家本地人资机构蹚出新路。当下的青岛,正处在城市能级跃升的紧要关口,离不开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加快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和创新供给方式,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才能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新动能,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欢迎发送邮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