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云变幻,观其妙;万象纷繁,察其理。 用敏锐的洞察、独到的视角、犀利的思想,解迷局,觅真相。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在新一轮的省重点实验室布局中,除了山东省智慧海洋牧场重点实验室,青岛还获批建设山东省深空自主着陆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空间碎片监测与低轨卫星组网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由此,青岛的省重点实验室总数达55家。新获批的这四家重点实验室既展示着青岛在探 “空”下“海”方面的科研优势,也擘画着青岛相关产业的发展未来。
省重点实验室是青岛实验室体系中的“中坚力量”。当前,青岛加快构建国家、省、市三位一体“金字塔”形实验室体系,有力推动了基础研究的长效发展,也为产业发展夯实了“底座”。
01
为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2022年12月,山东省科技厅批准建设16家省重点实验室。其中,青岛获批建设4家,即山东省智慧海洋牧场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深空自主着陆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空间碎片监测与低轨卫星组网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
按照要求,新批准建设的省重点实验室筹建期为3年,筹建期间可以“重点实验室(筹)”名义开展工作。如今,山东省智慧海洋牧场重点实验室(筹)揭牌,标志着该实验室建设迈出了有力步伐。
纵观青岛新获批的四家重点实验室,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空”“海”等城市科技发展的优势领域。
山东省智慧海洋牧场重点实验室以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为目标,实施种质创制、健康增养殖、装备研发、生态安全、综合评估等重点任务,系统化开展海洋牧场重大问题与关键技术研究,着力解决“养什么、在哪养、怎么养”等关键核心问题。
山东省深空自主着陆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青岛科技大学建设,瞄准国际深空探测发展前沿与国家深空探测重大工程任务,围绕深空自主着陆智能感知、深空自主着陆精确导航、深空自主着陆制导控制三个研究方向,开展交叉学科研究。
山东省空间碎片监测与低轨卫星组网重点实验室依托青岛理工大学、陆海空间(烟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东纬横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定位于服务国家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空间碎片监测预警和低轨卫星组网等工程,服务“航天强国”战略。

山东省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依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建设,针对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为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规则制定、“探矿区”圈划等工作提供保障,为把山东建成国内主要深海资源开发基地提供支撑。
02

在技术层面,以中国电科第二十二研究所为代表的驻青院所,以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为代表的驻青高校,还有以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青岛企业已经广泛参与了我国多项航天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天宫”系列、“神舟”系列和空间站建设、探月工程“嫦娥”系列、火星探测可视化任务“天问一号”……在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中,青岛科技已经担当重任。

在产业发展方面,青岛空天动力结构安全研究所揭牌,将发力破解发动机自主研发和安全服役运行的难题,有效集聚空天动力新兴产业项目;天启卫星物联网产业园开工建设,主要建设我国首个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天启星座”青岛卫星地面站和数据运营中心,以及东北亚数据运营中心,将推动卫星测控、物联网、传感器、数据分析应用、芯片等空天产业链聚集发展。
在海洋领域,青岛拥有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国际领跑技术,优势更无需赘言。
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长期开展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海水养殖等工作,实力雄厚;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一批从事海洋监测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的科研院所,在海洋监测装备领域具有鲜明优势。三家单位联合探索“智慧海洋牧场”未来发展路径,可谓“强强联合”。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发挥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优势,也已参与编制中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及利用技术发展路线图,获批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底气十足。
据统计,目前,青岛在海洋领域构建起由1家国家实验室、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6家省重点实验室、46家市重点实验室组成的梯次衔接、特色鲜明的实验室体系。2022年,依托该实验室体系,青岛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30余项,海洋科技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