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厚植科技创新沃土,推动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位于全省前列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29日讯 今天,观海新闻记者自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我市发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作用,以大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为主线,强化科普工作职能,加强国际科技人文交流,提高服务科技工作者能力、提供科学决策咨询服务等,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位于全省前列。

注重科普能力提升,打造科学素质提升强劲引擎

今年,市科协坚持在推动科普资源向基层聚焦上做文章,在提升科普工作社会化发展水平上下功夫,在增强科普惠民质效上求突破,用心用力满足基层群众多样化科普需求。

一是建强“两个”阵地,提升科普要素供给力。坚持协同发力,统筹推进现代科普场馆体系建设和科普信息化宣传平台建设,打造线上线下有机衔接、互为补充的科普宣传阵地,接长科普服务“手臂”,打通科普宣传“末梢循环”。2023年9月位于红岛的青岛科技馆正式开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填补我市现代化综合性公益科技场馆空白。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截至目前青岛市累计建成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7家、省级21家、市级258家,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线上科普平台呈“矩阵式”发展,科普内容开发创作、精准推送能力不断增强。

二是找准“三个”支点,提升科普全域联动力。坚持扩大科普社会动员,以举办市级大型科普活动、组织青少年科技竞赛、发展科普组织为支点,广泛撬动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事业,凝聚全域科普工作大合力。大型科普活动影响力持续扩大,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青岛市“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举办线上线下科普活动2709场次,惠及市民390万余人次。青少年科技竞赛参与度持续提升,举办第八届青岛市大学生科技节,持续培育青岛市小学生海洋科普讲解大赛、青岛市中小学海洋知识竞赛、青岛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科技竞赛品牌,有效激发青少年群体的创新创造活力。科普组织凝聚力持续增强,成立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联盟,49家科普教育基地加入联盟,联盟组织青岛市科普教育发展沙龙、首届科普教育发展(青岛)高峰论坛、首届科普矩阵系列活动、科普讲解员能力提升活动,有力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促进科普工作互学互鉴。

三是实施“四个”行动,提升科普精准服务力。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230万元,支持13个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和6个省科普示范工程。探索“精准式”科普模式,针对青少年推出“蒲公英科普行动”、针对老年人推出“银龄科普行动”,开展“农民科普行动”和“产业工人科普行动”,结合不同群体特点定制行动方案,匹配科普力量和科普资源,科普宣传效能显著提升。“蒲公英科普行动”加快实施,在市南区开展试点工作,走进35所学校开展“科普讲座进校园”101场,惠及学生近2万余人次,建成“蒲公英科普教育基地”100家,建设并不断充实青岛市“蒲公英科普名家库”,在服务教育“双减”中做好科技教育加法。“银龄科普行动”不断深化,累计建成“银龄科普课堂”100家,全年开展“银龄科普课堂”授课1330次,受众达15万余人次,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农民科普行动”全面铺开,举办农技协领办人培训班,在平度市启动“农民科普行动”试点工作,组建农民科普专家库、乡村振兴科技志愿服务队,开展农技知识推广培训110余场次,专家传授果树病虫害、花生高产等关键技术50余项,惠及农民1.5万余人次,助力打通农业科技传播“断点”“堵点”。推出“产业工人科普行动”,在城阳区开展行动试点,组织“百场科普进百企”活动,以科学素养提升带动产业工人科技创新能力、技术革新能力提升。

注重价值引领,弘扬科学精神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坚持创新理念,市科协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引导公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是加强政治引领,强化对科技界的组织动员。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同心向党、科技报国”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夯实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组织开展“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庆祝活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涵养优良学风”主题展,持续开展“不忘初心听党话 凝心聚力跟党走”社会组织党建系列活动,增强科技工作者服务“国之大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坚持以党建带群建,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团结全市科技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向同行。

二是加强举荐宣传,强化典型示范作用。把政治引领、学术道德建设与人才培养举荐工作有机结合,为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创新创造营造良好生态。持续组织青岛市青年科技奖评选、青岛市拔尖人才(基础研究类)组别评选工作,连续5届组织“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50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入选。积极举荐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山东省杰出工程师等,为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创新创业、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创造平台。

三是加强精神传承,强化创新生态营造。打造“榜样的力量”科学家精神宣讲品牌,组织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走进校园,生动讲述当代科技工作者科技报国事迹。

注重创新要素导入,推动科创与科普深度融合

市科协统筹推进学术交流平台建设、高端会展赛品牌培育和高端创新资源集成,促进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与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实现同频共振、嵌入发展。

一是精准引入,促进产学研用贯通发展。做强“科创中国”品牌,引入全国学会创新资源,11家全国学会与我市建立了合作关系。在青举办中国化学会第33届学术年会、2023国际前沿材料大会、2023年世界航海科学技术大会,举办“科创中国”第二届先进制冷技术产学融合会议、2023年中日韩工程技术大会、世界海洋科技大会、青岛与台湾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暨休闲农业项目洽谈会,促成全国学会、省级学会在青建设协同创新组织24个,充分链接全国学会、省级学会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助力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精准对接,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开展科技产业深度融合行动,举办“科技惠企·创新赋能”活动,组织科创中国技术交易与服务平台、海外专利信息资源平台应用培训,指导服务企业2000余家,促进先进科技成果转播普及和落地转化。举办第二十一届青岛市学术年会,通过市级学会开展重点学术科普活动66项,组织企业与学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31项,在企业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达到17家,“柔性”引才聚才机制更加完善,高层次人才助力区域创新、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氛围更加浓厚。

三是精准“把脉”,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举办两届院士专家齐鲁行活动,共有24位两院院士和18位高层次专家参加活动,举办“青岛院士讲堂”8场,组织技术对接会、专题学术报告40余场次。加快科技智库建设,召开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加强智库建言成果提炼转化,2023年报送《科技工作者建议》15期,7期得到省、市领导批示13次,借力顶级智力资源,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性、前瞻性决策咨询服务。(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文/图

责任编辑:王亚楠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