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紧去打卡!青岛这场展览明天撤展,创本土展览现象级“样板”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月2日讯 “没想到青岛的书法历史这么有底蕴,有这么多名人与墨客在青岛留下书法印记。这个展览可以重新书写青岛的文化史了。”年末岁初,“但开风气--青岛近现代名家书法遗墨展”在青岛画院美术馆展出,每天有一千多人来参观,观众的人均参观时间也在一个小时以上,其火爆程度创造了本土展览的现象级“样板”。通过这次展览,再塑了青岛巿民对本土文化的自信,掀起了对本土文化的浓厚兴趣。明天是该展览的最后一天展出日,展览现场观众依旧络绎不绝。

“一座城市的文脉可以从多种角度、多条路径进行探源梳理,对青岛这座只有100多年历史的年轻城市,其发展历程、文化脉络与国内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相比尽管短暂,但其百年沧桑变化之历程却极尽丰富。文脉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底片,不是简单的文献资料的汇集罗列,需要时间沉积与淘炼,也需要我们这些文化工作者、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不懈的思考、梳理挖掘。而从百年来定居、寓居、旅居青岛的历史名人、文化名流,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岛本土滋育成长起来的艺术名家墨迹中,追踪、挖掘、梳理青岛文化的脉络,不失为一条追踪青岛文化底脉的独特蹊径。”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郭强认为,青岛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历史并不漫长,但是在中国近代历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始终处在历史的起承转合中,在风云和浪潮之中见证者着中国20世纪百年的沧海桑田。“但开风气--青岛近现代名家书法遗墨展”正是通过青岛历史人物的墨迹,梳理青岛文脉,定位青岛文化特征。体现青岛在历史和艺术领域积极进行城市文脉探索的使命,凸显这座城市深层的意义。

“这是青岛首次大规模、全方位地从书法为原点,对城市进行文化历史发掘和保护。”郭强坦言,筹备这个展览历时近两年的时间,其难度远超想象。比如,首先将入编的时间确定为近现代,即1840年以后来青岛定居、工作、学习、筑房、政府部门设有故居或与青岛有密切关系、对青岛的各方面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引领唤醒青岛某个领域的已故历史人物。在时间上分为三个阶段,即辛亥革命后避居青岛的遗老群体,1930年代任教于青岛的文化学者群体和新中国成立后本土艺术家群体。名单框架有了,但众多的问题和难题接踵而至。

尽管有许多史料和出版物可以查阅参考,但是从名家墨迹这条线路穿结编辑的方式还是空白,没有太多直接可用的现成材料,棘手的问题:一是不同时期、不同身份名家的平生经历需要统一准确的梳理;二是名家到青岛的时间、住处、活动轨迹史料说法不一,缺少详实确凿的论证;三是时间、空间跨度大,代表名家墨迹图片的收集工作难度巨大。好在经过不断调研、考察和挖掘,一部百年青岛书卷最终呈现出来。这些书法名家,几乎涵盖了中国近现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家。以他们的代表性书法墨迹为线索追踪他们在青岛的足迹,以及对青岛文化产生的影响,从而使青岛近代建置史、教育史、文化史、收藏史、书画史逐渐从一个个历史人物中清晰起来。

这是一场极具匠心的大展,首次以青岛近现代名家书法成就和青岛书法蓬勃发展为文脉,徐徐展开的人文书卷,打开了另一个“百年青岛”。后续,西泠印社出版的《但开风气——青岛近现代名家遗墨考略》将继续青岛百年书缘,为艺术青岛建设贡献一份有含金量的文化力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崔燕 文/图)

责任编辑:孙源熙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