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态度的思想者
01
支持关键群体
青岛市资本市场赋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大会。
02
全方位量身定做
《条例》共七章五十二条,既立足于解决中小企业当前的急难愁盼,也考虑到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条例》在制定过程中征求了有关行业协会商会、中小企业、专家学者的意见,经过反复修改,可谓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
比如,在工作机制方面,明确政府的协调机制及相关部门职责,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引导、服务和保障作用。
再比如,在创业创新方面,围绕工业用地、梯度培育、技术改造等,有针对性地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条例》明确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根据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统筹安排中小企业建设用地和公共配套设施用地。
2023青岛市拟上市企业培育赋能及产业对标提升活动。
又比如,在融资方面,从设立专项资金和有关基金、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激励机制、加大融资增信支持等多个层面寻求解决融资难融资贵。《条例》针对长期以来中小企业信息不能实现共享,导致银行惜贷、惧贷,企业获贷难的现实状况,规定了有关部门应当完善融资服务平台建设,优化融资对接、信息共享等功能,提高融资服务效率。
为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条例》还对落实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等政策予以法定化。
此外,在企业权益保障方面,《条例》规定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不得违约拖欠中小企业的货物、工程、服务等款项,有关部门对中小企业实施监督检查应当依法进行。
03
探索资本赋能路径
中小企业面广量大,如何更精准地帮助其渡过难关?
《条例》制定前,相关部门曾做过问卷调查和企业座谈,发现60%的中小企业将融资难题列为企业面临的首要困难。
对于融资难、融资贵这一长期困扰中小企业的难题,青岛以专精特新为突破口,探索资本赋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路径。
具体而言,青岛打造了“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发展、新经济高成长企业快速崛起、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领军标杆企业培育壮大”四条培育赛道,持续深化“资本赋能”和“金融创新”,让金融服务的“组合拳”真正转化为赋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青岛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服务方案。
数据显示,青岛今年新培育认定78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81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8家企业获评工信部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青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6835家、“小巨人”企业累计190家。这些规模还不是很大、尚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能够成为资本市场的重点关注对象,正是专精特新资质带来的含金量。
在青岛市资本市场赋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大会上,政银企合作平台进一步深化——
青岛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路演中心通过开展投融资对接、项目路演、政策解读、培训交流、产业推介等一系列活动,打造金融服务“新样板”,为企业发展赋能助力。中信银行青岛分行公司发布科创金融全生命周期服务方案,聚焦“早、小、新、好”,打造面向专精特新和科创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启动专精特新企业转板仪式,将进入专精特新专板的企业划分为孵化层、规范层、培育层三个层次,匹配多样化赋能服务。
练好“内功”加油干,鼓足干劲往前闯。青岛中小企业必将爬坡过坎,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轻装上阵、大胆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