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讲山东故事,青岛这篇长篇报告文学在京举办研讨会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10日讯 山东是报告文学创作大省,青岛是报告文学创作强市,二者叠加,再推新作。今天,长篇报告文学《家住黄河滩——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实录》,在北京举行作品研讨会。文学创作倾听时代发声、与时代对话,深入采访见证最真实的人物场景,深度捕捉最鲜活的人民生活与情感,成为与会专家给予作品的一致认同。此前,这部由青岛市作协副主席、作家朵拉图与大众日报高级记者逄春阶合作完成的作品已登上《中国作家》纪实版第八期头题,并由作家出版社与青岛出版社联合出版单行本。这次由《中国作家》杂志社、山东省委宣传部和山东省作协联合主办的研讨会,更被看作是对山东以及青岛报告文学的创作现状、发展前景、未来走向的一次展望和谋划。

彪炳千秋的大事件,作家没有缺席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黄河滩区的脱贫迁建,是山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重点、关键之战。宏大的时代变革和任务,彪炳千秋的大事件,作家没有缺席。

研讨会上的逄春阶(右一)和朵拉图(右二)。

作品围绕大迁、大建、脱贫、圆梦四个核心词展开,全景描写山东省黄河滩区脱贫大迁建的生动场面,真实记录党和政府全方位提升黄河滩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生动实践,讴歌大迁建战役所有参战人员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精神风貌和豪迈激情,展现黄河滩区人民胸怀梦想、自强不息、顾全大局、挚爱黄河的胸襟。

研讨会上,专家们一致称赞朵拉图和逄春阶两位作者“脚力强大”,他们先后采访了菏泽、济宁、泰安、聊城、济南、滨州、东营等黄河途经城市的扶贫迁建工作,重点采访了东明、东平、东阿、梁山、长清、平阴等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干部、群众300多人次,还采访了部分专家和学者。

朵拉图告诉记者,距离最初的行走采访虽然已过去了两年,她仍时常沉浸在那一幕幕的场景中无法自拔,黄河滩上老百姓发自内心的诉说,他们面对曾经的苦难的那份乐观与坚忍,都定格在作家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真实性与在场感创造了具有时代气息的鲜活档案

“不去现场,你永远无法想像那是怎样的一种真实,它又如何让你动容。甚至有时我们会觉得它真实得如同虚构……”报告文学这一文本的书写,在朵拉图看来,正是最贴近时代的、真实而又即时的现实描摹。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特别提到《家住黄河滩》所凸显的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与在场感。“两位作家紧紧围绕迁建,做了大量功课,我们可以从书中看到,他们的采访不仅集中在决策者,规划者,指挥者和参与者,同时他们自身也是目击者,在场者,这种强烈的在场感,体现了一种现实的关怀,也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反思和重构。”他还特别提及书中最后重点描摹的基层干部形象,“他们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在人性的丰富性上做了很好的探索,突破了符号化的窠臼,这些血肉丰满、充满时代气息的人物,真实还原了基层一线干部的苦乐,像是一份鲜活的档案。”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重申了报告文学作为新兴的文学体裁的特征,他认为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而作家对于事件的判断,发现力和见识能力则是它的灵魂,此外它还要具有文学性。研讨会上,他与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张陵、《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等多位与会专家都充分肯定了作品在这几方面所进行的探索。

进一步培育青岛文学创作生态

目前《家住黄河滩》选题已先后入选了省委宣传部重点创作项目、省作协2018年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以及中国作协2019年定点深入生活项目。另外,青岛2020年修订出台的《青岛市文艺精品项目扶持奖励办法》也在首度扩大扶持范围的背景下,将该报告文学纳入到重点扶持的文学精品项目中。

在今天的研讨会现场,市文联党组书记魏胜吉特别提及,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学艺术精品创作生态的培育,开展了一系列重大活动,探索建立了一批行之有效推动机制。他举例说:“我们与小说选刊合作,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小说论坛暨最有影响力小说评奖颁奖活动,举办了全国名家看青岛的作家交流会,中日韩东亚文学论坛等等;在推进文学创作的制度机制方面,实施了签约作家制度,设立了海鸥文学奖,探索建立了优秀作品选题策划机制,重点作品创作扶持机制,青年作家创作培训机制……它们正在激发青岛文学创作的内生动力。”

得益于这一系列举措,青岛连续将第六届、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的报告文学奖项收入囊中。在省内则有超过20部创作连续获得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和省精品工程奖。(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魏)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