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月12日讯 12日,记者从市北区教育和体育局获悉,在寒假即将到来之际,为进一步落实中央“双减”工作,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切实维护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自觉抵制违法违规校外培训行为,提高防范意识,市北区教育和体育局呼吁家长在选择参加校外培训时注意以下事项:
一、谨慎选择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要选择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在选择校外培训时,请查看培训机构是否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可以通过“培训机构公示栏”查看),办学地址是否与审批地址一致,办学内容是否与审批范围相符。为逃避查处和打击,个别违规培训隐匿在居民楼、商务楼、酒店、咖啡厅、出租房等不易发现的场所,对外宣传使用“一对一”“一对多”“家庭教师”“众筹私教”“中考全托”“思维训练”“文化传播”“托管”“咨询”“素质拓展”“竞赛”“家庭教育指导”“游学”“研学”等变异名词诱惑家长。这些违规培训机构存在消防不达标、房屋安全有隐患、教师资质无认定、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学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希望广大家长自觉予以抵制,不要被蒙蔽。
二、知悉学科类培训时间
不参加违规学科培训。按照中央“双减”工作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主要涉及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学习内容)。请理性交费培训。
三、通过家长端购课消课
要通过正规平台渠道选择机构。为最大限度保障学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请家长务必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校外培训家长端”APP进行报名缴费,索取正规发票,签订培训合同,切实防范校外培训机构“退钱难”“卷钱跑路”风险。
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代管、代存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不要一次性缴纳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培训费用。
四、按照合同约定办理退费
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学员申请退费的,校外培训机构应按培训合同的退费约定启动退费程序。如果发生退费纠纷,1可以按照《山东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通过与机构协商解决、请求消费者协会或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根据与机构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途径解决。
五、树立安全意识
培训机构应配齐消防设施、一键报警装置、安全防护设施等,内部监控应做到公共区域全覆盖。达不到以上安全条件的培训机构,请谨慎选择。
在参加校外培训的过程中,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防溺水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防火防电安全教育、防欺凌安全教育等,确保孩子健康平安成长。
为规范校外培训市场秩序,市北区教体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违规违法校外培训的行政处罚力度,欢迎家长对市北区域内一切校外违法违规培训行为进行监督举报,一共同规范校外培训行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如发现违规违法培训行为,请拨打市北区违规违法培训举报电话:66751037、 66751028。市北区教育和体育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与学生及家长携手共同创建校外培训“平安消费”环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韩星)
责任编辑: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