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推进海洋科普!青岛海底世界年接待客流量达230万人次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月18日讯 观海新闻记者自青岛海底世界了解到,2023年该科普基地年接待客流量达230万人次,凸显了科普社会责任,为传承海洋文明作出了贡献。青岛海底世界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在中国第一座水族馆——青岛水族馆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该景区包含梦幻水母宫、海洋生物馆、海豹馆、淡水生物馆、鲸馆、海底世界六大场馆,集海洋旅游观光和科普教育于一体,汇海洋生物丰富性、多样性于一身。

为更好地引导人们认识海洋、关爱海洋,提升公众海洋意识、增强公众海洋认同感,助推海洋经济发展,青岛海底世界整合海洋自身科普资源,持续更新科普软硬件设施,不断开展各项科普公益活动,持续提升海洋研学服务;落实科普研学的目标,承担海洋科普宣传教育的责任,按照年度计划进行海洋科普教育和科普共建活动的总体策划和实施开展全年活动。 2023年1月21日起至3月31日,青岛海底世界按照全省国有A级旅游景区免首道门票相关规定,面向广大游客实行免费参观优待政策,共免费接待游客31万。其间,基于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优势,该馆多次联合双拥办、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组织,免费接待特殊人群到海底世界,让更多条件受限的人群能够感受海洋科普的魅力,举办科普进校园公益活动。此外,青岛海底世界突出“科普圣地,研学专家”的专业优势,细化展区特点和重点,传递海洋科普理念,结合海洋环保、生物认知、动手实验、研学讲座等丰富多样的研学课程,2023年全年共计开展科普活动96次,科普讲堂受众约3000人次。

为更好开展科普工作,青岛海底世界整合优势资源,建立了专业的讲师团队,打造了“海底之音”讲解团队,设计了专业的研学产品,结合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丰富的产品内容,定制了专业的海洋科普研学产品,开发研学课程,细化专业领域,深挖知识节点,把研学资源与科普课程结合,将知识与兴趣结合,观赏与学习结合,做到资源整合,实现产品丰富多元化。同时,青岛海底世界还联合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发研学产品,把科普课程和海洋生物保育及环境保护相结合,开发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海洋科普课程,策划组织“线上课程——别样脚步探究海洋奥秘”系列《走进海兽家族》《奇趣海洋生物》等,面对全青岛市中小学生进行海洋科学普及;结合海洋生物知识,针对初中生物进行课程设置,开发生物兴趣班结合初中生物课程内容,定制生物科普班,利用海洋生物专业优势,把知识、兴趣、实践相结合推出生物兴趣班,结合《海底世界科普讲堂初级教程》《海底世界科普讲堂高级教程》这青岛海底世界两本教材,对初中校园免费进行海洋生物选修课输出。

拓展多渠道的海洋科普公益活动,青岛海底世界还进行海洋科普宣传,结合地方课程开展海洋科普进校园活动,馆校结合建立“开学第一馆”,将展馆建在学校,把科普送进校园。值得一提的是,青岛海底世界联合齐鲁实验第一小学援建的“梦幻水母馆”,是第一个建在学校里的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代表着青岛海底世界探索海洋科普教育新模式又走出了标志性一步,可针对学校学生定期开展小学生水母饲养志愿者培训活动,促进海洋科普教育全面渗透。

新时代利用好新平台和新媒体,青岛海底世界还推动海洋科普活动主题设计和受众需求充分适应,在开展线下研学和现场体验的基础上,充分开展线上互动和线上研学,打造有海底世界特色的研学情景式体验,形成集海洋科普参与体验、线上点评、答疑于一体的科普闭环。通过定期开展录制科普小视频以及海洋科普主题直播活动,青岛海底世界拍摄科普小视频,做好科普直播,利用景区科普优势,让更多人群了解相关海洋知识;邀请海洋科普行业内专家人才利用海底世界平台进行科普知识的宣讲,带动海洋科学普及。(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