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青岛这个垃圾中转站一年转运生活垃圾120万吨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月19日讯 入冬以来,青岛气温持续走低,在青岛水务固体废弃物处置责任公司中转园区,一辆辆垃圾运输车进出有序,呈现出一副繁忙有序的火热生产场景。

位于李沧区滨海路36号的中转园区,占地面积约8.5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功能最齐全的生活垃圾中转站,承担市内三区及崂山区生活垃圾的接收、转运工作,日转运生活垃圾达3000余吨。“目前,中转站19个垃圾卸料泊位,24小时对外开放,全力保障各区生活垃圾的及时转运。”青岛水务固废公司中转站站长张薇介绍,元旦及春节前后,是青岛生活垃圾转运的小高峰,垃圾转运量极值能达到4000吨每日。

据了解,中转站的设备采用国际先进的成套竖式装箱压缩系统,以保证最大程度的压缩生活垃圾,减少转运频次、提高转运效能。设有称重系统、垃圾压缩中转系统、除尘除臭系统以及计算机中央控制系统等,2023年,中转站安全转运生活垃圾120万吨。2020年7月,我市首个厨余垃圾处理项目成立后,为配合厨余垃圾运输处置,青岛水务固废公司立即进行了技术改造,设置7个厨余垃圾专用卸料泊位,用于厨余垃圾集中收运,保障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末端处置,每年转运处置厨余垃圾18万吨,可实现碳减排2万吨。

巨大的转运量离不开职工的辛勤付出。为保障岛城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中转站运输车队近百名驾驶员采用三班两运转的模式,以“歇人不歇车、停人不停岗”的方式,全天候24小时不停转运生活垃圾。转运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会遇到大雾、大雨、大雪等极端恶劣天气,运输车队凭借多年来的经验,根据天气的变化,采用组队发车、队长跟车、间歇发车等措施,以确保驾驶过程中安全无误。

近年来,青岛水务固废公司坚持推动数字化转型变革,坚持科技赋能,通过对转运车辆加装车载终端硬件,包含行为监控摄像头、车内外摄像头,对行车管理子系统进行升级更新,实现生产转运全过程覆盖、智能监管无遗漏。加装油量监测设备,实时了解车辆油耗情况,精准掌握油量消耗程度,自动形成垃圾转运作业电子台账,对百吨生活垃圾转运数据对比进行自动计算、自动监管。年安全行驶里程高达657万公里,可绕地球160余圈。

设备的长时间运作,对检修、维护、保养等工作要求极高。为保障设备高效运转,青岛水务固废公司根据生产情况,采取“常白班+三班倒”模式,一线工作人员随时待命、听候安排。按照“定点、定时、定量、定人、定岗”对工程设备进行维修、厂区内管道进行保养维护、生产区域供配电进行保障。年机械设备维修达929次,其他小修(包括电路维修)1038件次,设备保养423台次。

作为青岛市生活垃圾集中转运处置的保障单位,生活垃圾转运的安全、及时,事关城市运行保障大局。近年来,青岛水务固废公司始终致力于青岛市环卫行业的发展,在探索建立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上持续发力,在园区建设上探索固废资源化利用、节能环保产业聚集、环保宣教多元化发展上开花结果,浓缩液全量化处置方案,在国内率先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浓缩液全量化处置运营模式,荣获2023年度“生活垃圾专业服务领域领先企业-生活垃圾运营服务年度标杆”称号。(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通讯员 孙俏)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