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近五年海洋连续打破“最热”纪录
2023年:海洋新增热量可以蒸发23亿个游泳池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月19日讯 今天,观海新闻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了解到,由其共建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等全球16个研究单位的34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发布了2023年全球海洋环境变化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年平均海表温度、2000米以上海洋热含量、海洋层结、海洋温度的空间不均匀性均为有现代仪器记录以来最高一年。近五年海洋连续打破 “最热”纪录,成为全球海洋最热的五年。
海平面上升成为马尔代夫的一大威胁,而海洋变暖是海平面上升的主要推手。
全球变暖90%以上的热量被海洋吸收,海洋热含量成为判断全球是否变暖的重要指标。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海表温度和上层2000米海洋热含量达到历史新高。2023年海表温度异常从1月的0.35°C增加到9月的0.67°C,使2023年9月成为有记录以来全球海温最高的月份。2023年上层2000米海洋热含量比2022年增加了15±10ZJ(1 ZJ = 10×1021焦耳)(IAP/CAS数据)、9±5 ZJ (NCEI/NOAA数据)。按照1个奥林匹克游泳池2500平方米计算,15 ZJ的热量可以使23亿个奥林匹克标准游泳池从室温(20℃)加热到沸腾且完全蒸发。
研究报告还指出,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海洋“咸变咸、淡变淡”的盐度空间变化持续,海洋层结、海洋温度的空间不均匀性也达到历史最高值。
海洋物理环境的显著变化严重威胁了海洋生态环境与人类可持续发展。2023年,新西兰、中国北京和河北、阿拉斯加、印度、意大利、日本、佛蒙特州、肯尼亚和东非都发生了严重的洪水。美国南部、中国、印度、欧洲南部(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希腊、法国)和很多地方都经历了创纪录的热浪。受海洋变暖趋势的影响,海洋热浪等海洋极端高温事件不断增多,给海洋渔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此外,更热的海洋会持续降低海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影响海洋生态系统,还将导致未来台风更强、降水更多,给登陆地造成经济和社会损失。
研究报告称,海洋变暖存在不可逆性:就算停止排放温室气体,海洋变暖也将在本世纪持续。这对气候治理产生了新的挑战,除了需要减排以及增加新能源的使用之外,还必须注重气候变化适应工作,包括加强气候监测、提供更好的预测和预警系统以防范气候灾害等。(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责任编辑:王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