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省人大代表、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雨:
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实抓好降碳减污扩绿,扎实推进美丽山东建设,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当前,全国各地能源结构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型,迫切需要做大做强现代能源产业,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然而,我省仍存在新能源市场模式单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问题,需统筹优化产业结构,发掘场景应用,加强需求侧牵引,破解新能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省人大代表、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雨认为,要加快推动能源互联网建设,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李晓雨建议,一方面,打造绿色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推动前瞻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支持本土新能源、新材料企业牵头组建面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创新联合体,优先为原创技术、原创产品提供使用场景;另一方面,供给端和需求侧并重,优化能源基础设施配置,以应用挖潜为导向,开展重点能源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方法及标准研究,在5G基站、智能电网、数据中心、光伏储能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开展多元化试点示范,围绕龙头企业打造新能源产业链和生态圈,支持优质资源开发与装备制造业一体化协同发展。
此外,李晓雨还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动产业绿色化、高端化改造升级,鼓励指导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企业逐步分类实施产品设备更新改造,深入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全面提升新能源产业内涵式发展水平。(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佳旎)
省政协委员、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文琪:
促进“蓝色粮仓”智慧升级
“蓝色粮仓”建设是海洋农业及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近年来,以数字技术赋能成为“蓝色粮仓”高水平发展的新方向。省政协委员、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文琪认为,当前,“蓝色粮仓”建设在海洋种业工程、优质苗种推广、深远海拓展、渔业资源恢复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海洋数据条块分割,难以有效共享利用等问题,这些不同程度制约了“蓝色粮仓”建设的深度、广度。
为此,王文琪建议,应综合利用多种海洋观测手段、高性能计算及大数据技术等,通过归并与整合,建成跨部门跨行业的一体化海洋监测网络体系,实现海洋数据的统一采集、统一存储、智能与深度分析和综合利用与服务。加快“蓝色粮仓”信息化技术及装备研发,提高数字化、智慧化“蓝色粮仓”建设水平,根据不同粮仓类型,建设相对应的在线环境监测系统,进一步进行适宜的信息化改造,切实解决“看不见、测不准、难防控”难题。加快构建“蓝色粮仓”鱼病远程诊断系统和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切实解决水产类病害监测预警、预报,水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加强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研发海底水文、生物资源、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等检测和智能化分析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大气和水体环境的实时监控,解决气象、赤潮等灾难性预报准确度低的问题,推动海洋产业智慧升级。(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蔺君妍)
青岛日报2024年1月24日2版
责任编辑: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