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态度的思想者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国际友城是深化中外人民友谊、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载体。
青岛上合友城“朋友圈”,再次扩容。1月24日,在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访华期间,青岛市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在北京签署协议,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市委书记曾赞荣代表青岛市与撒马尔罕州州长图尔季莫夫签署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
至此,青岛市在上合组织国家的国际友城“朋友圈”拓展至12个国家的15个城市。友城之间的“请进来”“走出去”,不仅增进了民间友好往来,也推进促成了一批批务实合作项目,实现了互利共赢,为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辟了广阔空间、提供了更大机遇。


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青岛国际友城工作起步较早。自1979年10月与日本下关市缔结第一对友好城市以来,现已形成覆盖51个国家89个城市的友城网络。其中,青岛市同27个国家的29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同33个国家的57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合作城市关系,此外还与部分城市签署了建立友好城市关系意向书。
在青岛国际友城工作中,“上合”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随着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召开,开启了青岛拓展上合组织国家“朋友圈”的新篇章。
两市学校结为国际友好学校。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召开前,青岛市在上合组织国家仅有3个友城。峰会后,青岛全方位开展同上合组织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在上合组织国家新增包括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亚美尼亚埃里温等首都城市,巴基斯坦卡拉奇、斯里兰卡康提、阿塞拜疆甘贾等前三大城市在内的11个友城,巩固发展1个意向结好城市。
目前,我市已与上合组织12个国家的15座城市建立友好关系或确立结好意向,与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前相比,已结好城市数量增幅达333%,首都和前三大城市占比由33%提升至62%,友城数量、质量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青岛上合组织国家“朋友圈”持续扩大,不仅增进了民间友好往来,也促成了一批批务实合作项目。
以上合示范区为例,五年多来,上合示范区持续拓展物流枢纽通道,打造多边经贸合作服务平台,建设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互动开放载体,为青岛与上合组织国家友城开展务实合作搭建了平台。
聚焦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青岛市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支持和推动政府部门、民间团体、企业园区、青少年等参与友城交往,不断拓展与上合组织国家友城的交往空间,丰富交往内容,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友城交往新格局。
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暨友好城市论坛。
服务大国外交。2023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暨友好城市论坛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来自16个国家的 400余名嘉宾参会。此次论坛是继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后的又一次上合主题的外交盛会。论坛期间,聚焦深化民间友好、推动地方合作等议题,签署了11个友好协议。论坛举办以来,青岛与比什凯克市城市绿化项目等一批务实合作项目落地,上合示范区与多个园区建立合作关系。
深化经贸往来。2021年以来,青岛市依托上合示范区建设搭建了“友城合作·共创未来”线上交流平台,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尔姆,白俄罗斯奥尔沙、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等友城举办了数场经贸推介会,邀请友城园区、企业、商协会代表等开展对话交流,促成中外各方达成一系列合作意向,带动了上合示范区双园互动屡添硕果。
促进人文交流。青岛市创新打造“青春青岛”品牌活动,组织青岛市和俄罗斯彼尔姆、白俄罗斯奥尔沙等友城的中外青少年通过“共上一堂课”“共唱一首歌”“共画冬奥”等多种形式开展文化交流。2023年,我市在“青春青岛”品牌活动开展过程中重点构建“中国文化空中走廊”,组织中外学校通过“每周一课”等形式,交流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民俗,让友城青少年深入了解、亲身体验中国文化,与友城携手培育友好事业接班人。截至目前,已举办活动34场,参与活动的中外青少年达到700余人次。
友好交往,务实合作,依托上合示范区建设,青岛不断拓展上合组织国家友城“朋友圈”,积极推动经贸合作、民间交流、文明互鉴,友谊之路越走越亲、共赢之路越走越宽、合作之路越走越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