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态度的思想者
新型城镇化是激活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领域。今天,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公布了《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提出,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深入开展产城融合、城镇能级提升、城市更新、人口市民化、城乡融合五大行动,以工程化、项目化方式加以突破,显著提升智慧、绿色、均衡、双向城镇化发展水平,到2025年,山东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以上,蹚出凸显山东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担当山东省的“强省会”和“强龙头”,《行动方案》对济南和青岛在全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进行了突出强调,要求“到2025年,济南市、青岛市经济总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实现位次前移,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均达到78%左右”。

这是对青岛更深切的寄望。承载着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建设任务,近年来,青岛着力探索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2022年青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均达到77.32%,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形成了系列融合发展新模式新路径。
在新型城镇化中“打头阵、当先锋”,青岛迎来新机遇。
01
推进“五项行动”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山东是人口大省,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双过亿。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山东将“抓实抓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本年度十二项重点任务之一,足见山东对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视。

立足于更好发挥新型城镇化稳增长、调结构、扩就业、惠民生、促改革、利长远的重要作用,《行动方案》提出了五大行动,23条措施,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实施产城融合行动,包括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建筑业、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6条措施。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增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达到200个左右,集中打造100个精品文化旅游名镇、80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基本实现“县县双高速”等目标。
实施城镇能级提升行动,包括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开展小城镇提升行动等4条措施。在这一行动中,除了对2025年济南、青岛的城镇化率提出要求,还明确要求发挥东中西部比较优势,强化对省内城镇化率低于60%的4个市的支持。具体来说,就是加大济南市与临沂市、青岛市与菏泽市、烟台市与德州市、潍坊市与聊城市对口合作力度,组织县对县、开发区结对共建。
此外,方案还包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包括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共治共享城市等4条措施;
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包括扩大城镇就业规模、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优化医疗养老托育服务、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更高水平住房保障等5条措施;
实施城乡融合行动,包括激励引导城市人才入乡、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等4条措施。
02
青岛领到“新任务”
在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青岛“强龙头”地位突出。
2022年末,青岛全市常住人口1034.2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99.6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7.32%。2022年,青岛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3万元,较2019年增长18%;城乡居民收入比2.26,较2019年缩小0.15;莱西市、即墨区、平度市在山东省49个国家、省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现场监测评价中名列前茅,分别列第1、第7、第11位。

新阶段有新要求,在《行动方案》中,青岛被多次“点名”赋予先行先试任务。
在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方面,提出高标准推进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支持济南市、青岛市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支持济南机场和青岛机场建设国际枢纽机场。
在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方面,要求推动济南市、青岛市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适时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工作。实施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完善济青联动发展机制,打造错位互补发展的双引擎。
在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方面,支持济南、青岛、烟台、潍坊4个国家低碳城市试点。
在提供更高水平住房保障方面,支持济南、青岛等特大城市规划发展面向工薪阶层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
这是青岛的新使命,也是发展的新机遇。
03
抓好县域“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