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洋重大规划和重点产业上“下力气”——透析青岛2024年海洋重点工作

2月5日召开的青岛市海洋工作会议,吹响了新的一年向海图强的号角。会议围绕海洋政策、海洋产业、海洋项目等内容进行了部署,特别提到了建设国家水产种业北方繁育基地、青岛“海洋药谷”、“总部型”海工装备制造业,凸显青岛将在海洋重大规划和重点产业上“下力气”。

建设国家水产种业北方繁育基地

2023年,青岛主导培育的中国对虾“黄海6号”、栉孔扇贝“蓬莱红4号”、海带“海农1号”、金虎杂交斑4个水产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目前,在海洋水产种业方面,在青科研人员、科研单位及培育出的水产新品种皆居全国第一。这是青岛建设国家水产种业北方繁育基地的优势所在。

2022年,青岛发布的“海洋15条”政策已针对海洋种业发展进行了布局。建设国家水产种业北方繁育基地,青岛还将编制《青岛水产种业发展专项规划》,加快推动蓝色种业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高质量运行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聚焦“三鱼一虾一贝”,开展优良品种培育和战略新兴品种人工繁育技术攻关;做好《国家水产种业北方繁育基地建设规划》,着力打造全国水产种质研发创制高地。

培育青岛“海洋药谷”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是青岛的海洋优势产业之一,在国内处于第一梯队,已基本建立了以海洋创新药物、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农用制品为主的产业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青岛“海洋药谷”,旨在进一步巩固壮大发展优势,占据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

为着力提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创新力,培育青岛“海洋药谷”,青岛将推动抗肿瘤药物BG136加快临床试验进程,推动修正(中国)海洋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及华东区域总部、康大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南极磷虾产业园、琛蓝项目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支持浩大海洋等企业上市。同时,借鉴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十个一”机制(选择一个特色产业、制定一个产业规划、组建一家国资公司、建设一个功能园区、引进一家大院大所、设立一支产业基金、成立一个服务机构、集聚一批龙头企业、搭建一批合作平台、打造一个品牌盛会),重点打造青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崂山大北海)和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

发力“总部型”海工装备制造业

青岛海洋产业门类齐全,海洋结构相对均衡。不过,青岛海洋产业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处于起步状态,海工装备制造业等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在海工装备EPCI(即总承包工程,包括设计、采购、建造和安装各环节)链条结构中,青岛海洋船舶链主企业以C端建造环节为主,缺失设计和采购等高端环节,需要推动海工装备由C端向EPCI多链条发展。

着力打造“总部型”海工装备制造业,青岛将依托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总部,提升高端船舶研发设计能力,推动中船712所大型特种电机、潍柴(青岛)海洋装备制造中心、汉缆海洋工程产业链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争创船舶与海工装备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大与中船集团、中海油集团、中石油集团等央企总部高层对接,超前谋划布局深海采矿船、液氢运输船、液氨运输船等产品,争取高价值订单转移青岛,将海西湾打造成为集研发设计、总装建造、检测服务、产业配套于一体的总部型产业基地。(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