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与“造血”并重,青岛医生援疆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麻醉团队

“输血”与“造血”并重,助力当地学科新技术、新项目井喷式增长

青岛医生援疆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麻醉团队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2月28日讯 近日,麻醉医生王君涛结束了对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人民医院的医疗帮扶,回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工作。担任疏勒县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的一年时间里,王君涛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带动当地医院科室业务能力井喷式增长,为新疆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麻醉团队。

精准麻醉服务疏勒县患者

“疏勒县人民医院是山东援疆帮扶的重点单位,作为一家二级医院,此前其能够开展的手术种类少、难度低,且麻醉技术滞后。大部分当地群众都会选择到喀什地区的三级医院手术。”王君涛介绍,2023年2月7日,山东省选派的援疆医疗团队来到这个万里之外的边陲县城,让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变。

王君涛来到新疆不久,疏勒县人民医院就接诊了一名食管癌患者,出于对山东援疆医生的信任,患者选择留在当地手术。来自山东的胸外科援疆专家决定开展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手术。这台手术难度较高,患者需要全身麻醉的时间较长,手术过程中需要插入双腔气管导管单肺通气,对麻醉医生的精准用药技术是一次考验。王君涛将这次高难度手术当成了难得的培训机会,在手术前,他先组织了一次专题讲座,为当地麻醉医生有针对性地讲解了此次麻醉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手术过程中,他现场指导当地麻醉医生完成每一项操作;手术成功后,他又带领大家及时总结经验。

像这样实战型的培训不胜枚举。王君涛担任疏勒县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期间,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每周四都组织开展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根据当地麻醉医生的实际需求制定讲座内容,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业务水平,提升了当地麻醉科的整体业务水平和精准服务患者的能力。

推动新技术、新项目井喷式增长

从青岛的三甲医院下沉到疏勒县的二级医院,王君涛不仅是业务帮扶,更将青大附院的新技术、新项目、新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麻醉医生的工作不仅是在手术过程中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更是急危重症抢救的先锋和主力。” 王君涛说。2023年10月,疏勒县人民医院接诊了一名胎盘早剥的产妇,产科医生立即实施剖宫产取出胎儿,但产妇在手术中大出血,因为事发紧急,调配的血液还未及时送到,产妇血压骤降,生命垂危。危急关头,王君涛担负起抢救生命的重任,他快速为产妇完成中心静脉和动脉穿刺,及时补液、精准用药维持产妇的生命体征,为产科医生进一步治疗赢得了时间。因为救治及时,这名大出血的产妇最终转危为安。

在援疆工作的一年中,王君涛充分发挥自身管理和技术所长,不断强化专科建设,先后开展了无痛气管镜检查术、光棒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纤支镜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等多项新技术,实现麻醉科新技术、新项目呈井喷式增长。在王君涛的指导下,当地麻醉科联合呼吸科成功开展首例全麻下无痛气管镜检查,为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添加了新的“利器”,大幅提升了患者气管镜检查的舒适度。

打造“组团式”医疗援疆新模式

王君涛作为山东援疆医疗团队中唯一的麻醉专家,尽最大可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医疗帮扶的脚步也走出了疏勒县。在省市两级援疆指挥部协调下,他与青大附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王超(援喀什地区中医医院)和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綦鹏(援喀什地区肺科医院)因地制宜展开协作,打造青大附院“组团式”医疗援疆新模式。王君涛作为麻醉专家,配合王超完成了单侧双通道微创内镜术和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辅助腰椎椎间融合术,填补了喀什地区技术领域空白。他还配合綦鹏成功完成南疆首例经口内镜下抗反流手术——内镜贲门缩窄术以及南疆首例经内镜逆行阑尾治疗术。此外,王君涛还在喀什地区肺科医院及维吾尔医医院开展无痛胃肠镜及无痛气管镜检查术。虽然王君涛和两名同事各自帮扶不同的医院,但专业互补性强,通过密切配合实现了时间分配比例的最优化和患者救治效率的最大化。

此外,王君涛还积极投身省、市两级援疆指挥部及医院组织的义诊、科普宣教等公益活动,主动下沉到疏勒县各乡镇卫生院开展技术帮扶,推广适宜基层医院开展的诊疗技术,利用远程和线下讲座、疑难病例讨论、青蓝工程师带徒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当地医疗技术水平,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真正造福新疆当地群众。

如今,王君涛已经结束了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重返青大附院麻醉科工作岗位。青大附院与疏勒县人民医院已成功建立了“紧密型”对口帮扶合作模式。青大附院将继续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为疏勒县人民医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提升及远程医疗建设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更好地为当地群众提供优质、安全、放心的医疗服务。(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责任编辑:王亚楠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