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山东画家原是画界“遗珠”!孙博文艺术展“惊心动魄”亮相中国美术馆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12日讯 今天进入中国美术馆一层展厅的人们,大都采取了仰望的姿势。高约4米的大尺幅中国画“惊心动魄”占据墙面,大片山水色彩扑天盖地,迎面奔袭,但觉天高地迥,山河远阔,鲜衣怒马,明媚灿然……它们均出自一位已故山东画家孙博文。“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今天在中国美术馆开展,这场由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东艺术学院、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亲自操刀策展,集结了一众专家学者到场观摩品评。在这位晚年定居青岛的山东已故画界隐者重新被发现的背后,是人们对于当代中国画革故鼎新的探索的期待与愿景。

重新认识和发现孙博文的理由

画展开幕之前,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以策展人身份,与两位著名美术评论家前辈——中央美院教授邵大箴,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刘曦林等专家学者一遍遍行走展厅,生前隐于野的孙博文无异于画界的一枚“遗珠”,淋漓多姿的彩墨意境,带来传统之外的创造的惊喜,让他们兴奋感评。

范迪安说,新中国以来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一大批自在传承中国画传统、又致立于创新的艺术家,而他们中有些人的实践、经历和成果还不为画界了解和认识,孙博文的人生和艺术就属于这一类。

他概括重新认识和发现孙博文的三大理由:“其一,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推动了中国画家的时代变革,在孙博文的创作中,特别是其晚期的创作中,可以看到时代与艺术家的密切关系;其二,中国画的艺术一定要在弘扬传统的基础上走向当代个人的创新创造,传统与创新的问题在孙博文的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可称之为中国画艺术发展的正道;其三,对于20世纪百年来中国画大变革的趋势和不同特点,需要有更多艺术的案例来加以丰富,孙博文的艺术将构成对艺术史更加完整的描写和书写。

邵大箴则一再惊叹于画家对中国画的色彩创新,他说对中国画而言有两种传统,一种是文人画的传统,另一种是文人画传统之前的传统。而特别是文人画的传统,总体而言是重墨轻彩的,孙博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期的探索,色彩丰厚,敢用纯色,敢用鲜明对比的色彩,他的画显然吸收了西方艺术的经验,也吸收了文人画以前的中国画传统,又能感受到时代的气息,画里面自然流动着他个人的气质和性格。”邵大箴说,“在当代中国画的语境下,这种探索相当可贵,这样的创造让人感到惊心动魄。只有如此,中国画才能不再总是追着一种风向,因循保守,才能真正走向繁荣。”

热烈的激情和动人的色彩来自齐风鲁韵

著名美术评论家刘曦林或许是今天到场者中最早接触到画家孙博文的一位。他动情表示,“在我工作了40余年的中国美术馆,终于迎来了我的老同学孙博文的展览,真的非常高兴。”当被问及孙博文的创作受到了怎样的师承影响时,老先生回答:“这个大老师就是齐风鲁韵”,他说,“正是齐鲁大地丰厚的历史文化与海派文化的交融,山东一地的文脉,成就了孙博文的艺术创造。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位老同学则凭借兼容并蓄的创作思维转换,既吸收西洋绘画元素,又秉承齐鲁民间艺术的传统,有了新的创造。刘曦林说,老同学创造中的热烈激情和动人的色彩,这两点,的确出乎了他的想像。“他使用色彩的浓度和厚度,已超出我们上学时学习水墨的范畴了,已经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挥。他启发我们,将传统和现代融合,用开放的视野走向世界艺术,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材。”

青年评论家杨卫在开幕式上发声,正是他最早将孙博文的创作,推介到主流美术界。他震撼于这位隐于野的优秀艺术家惊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这也促成了范迪安策展这一展览。

在今天的展览上,青岛市美协主席王绍波也专程从青岛赶来,担纲主持,他介绍说,孙博文先生大约在退休之后的1993年左右到青岛生活,进行艺术创作,直至2003年去世,因此,他的晚年创作和青岛,特别是崂山,有着密切的关联。他评价孙博文的艺术特色,一是他对传统的文人精神的理解以及对笔墨语言的娴熟把握和表现,造就了绘画中浓郁的传统意味;同时,他又是一位极具个性表现的有创造性追求的艺术家,有着非常好的艺术感觉和生活感受,他将自己的独特个性自然融入创作,抒发出了一种既富有个性又具有现代意识的时代绘画。

他还向记者透露,青岛正在着重整理、挖掘和推广青岛籍以及与青岛密切相关的艺术家群体,对于孙博文的再发现,对青岛文化和艺术的研究和推进、传承与发展,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一生致力于中国画创新的山东人

画展上,曾与孙博文先生师出同门的青岛画家孙泳新,志愿担纲讲解,他耐心回答来自参观者的一切问题,并提及了他们共同的老师崔子范先生。前来中国美术馆的人们慢慢发现,孙博文看似隐匿的艺术人生,实则充满了自我求新求变、不为外力所左右的勇气和坚毅。

他是北派山水画大师孙天牧的曾孙。曾经师从关友声、黑白龙、王企华、陈凤玉诸先生。196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的孙博文,主动奔赴莒南县文化馆从事基层艺术文化的组织教育工作。1978年后他回到故里莱阳,90年代最终定居青岛。1979年,孙博文拜同样是莱阳人的著名画家崔子范为师,将崔子范简笔大写意花鸟的绘画技法移用到山水画上,开始自创山水新貌。而后他又研习张大千先生的泼彩泼墨画法,融合创新,独成一家。

孙泳新在画展上恳切表示,孙博文的艺术创作是超前的,如果退回30年,包括他在内,应该鲜有人会对这种不走传统寻常路的创作语言如此青睐。“师兄的再被发现,应该是时代变革的必然吧。”他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魏)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